• 12阅读
  • 0回复

“棉花之国”——埃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7-12
第7版()
专栏:

“棉花之国”——埃及
杨联芳
埃及的国土96%是沙漠,耕地面积只占2.8%。在全国平均每人占有耕地不足1亩的条件下,棉花的种植面积却占耕地面积五分之一以上。全国4,100多万人口,从事棉花生产、加工、纺织、运输和贸易的就有600万人。工人中60%是棉纺织工人。近两年,埃及的皮棉总产量四十多万吨,棉花的收入占农业总收入的23%。全国自产的食用植物油有60%是棉籽油。埃及棉花的产量虽然只占世界的第7位,但久负盛名的长纤维棉的产量却占世界的一半左右。棉花还是埃及的重要出口物资。它是国家的主要外汇来源之一,也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一大支柱。
目前埃及农村基本上还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棉花的生产却是既有周密的计划,又有严格的管理。埃及政府每年都根据国际市场和国内的需要制订棉花生产计划。棉农根据政府的计划确定种植面积、品种、产量,与政府签订合同,保证完成交售任务;政府负责发放预购定金,保证供应足够的种子、化肥、农药和其它生产资料。双方互相承担责任,严格履行合同,年终结算。
埃及对棉花生产的管理也有一套办法。例如对种子的管理就给人以很深的印象。埃及早就颁布法律,禁止棉花品种混杂、自然杂交,违者要受到处罚。还规定做种籽用的棉籽,非经农业部检验合格,不准出售,以保持品种的纯度。一个轧花厂只能加工一个指定的品种。把全国分成若干个棉花产区,根据自然条件和品种的适应性,一个产区只能种植经过试验并经批准推广的一个品种。1964年以来,实行棉花统一由国家收购加工,任何单位、农户不准保留棉籽,全国所有棉产区做种用的棉籽,全部由农业部所属的种子基地负责生产,由农业部分区供应。为了保持棉花品种在国际上的优势,禁止棉花种籽出口。
埃及雨量极少,南部甚至终年无雨,全部耕地依靠浇灌。多年来,埃及政府一直不惜花费重资,大力兴修水利。现在埃及的棉田,处处渠道纵横交错,排灌设备齐全。全国的棉田是严格按计划轮流浇灌的。每一轮灌区一次灌水6天,18天轮一遍,一茬棉花一般浇灌11次左右。为了防止常年灌溉造成地下水位上升,加速土壤盐碱化,由政府投资兴修田间排水工程,其费用由土地所有者在20年内分期归还。
埃及政府在帮助棉农防治虫害上,也是别具一格的。其办法是,棉花生长期的前3个月,防治虫害由农民负责,国家用低价和补贴办法提供农药。3个月以后,正值棉花进入盛花结铃期,害虫威胁最大的时候,防治虫害由国家负责。国家免费派飞机先后到棉产区喷洒农药3次。这种做法,棉农非常满意。
埃及棉花的产量高,质量又好,这里面也有埃及从事棉花研究的科学家们的功绩。
埃及的吉萨棉花研究所有科技人员181人,其中有博士学位的就近百人。它在全国各地还有9个研究站,分别从事不同棉产区自然条件和品种适应性等的研究工作。所里研究设备齐全、先进。建所60年来,他们研究的成果相当多,仅通过杂交、优选等办法育成的棉花品种就多达九十多个。所有育成的新品种,各有特色,有的甚至能抗5种虫害。为了促进棉花的科研工作,埃及还建立了全国棉花学会、棉花图书馆、棉花博物馆等。
国家不分大小,各有所长。埃及发展棉花生产的许多经验,值得人们借鉴。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