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阅读
  • 0回复

也要看青年人的眼光如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7-12
第8版()
专栏:文艺随笔

也要看青年人的眼光如何
张雨生
常常听到一种抱怨:“那么些文艺作品,把青年人都引坏了。”说“都引坏了”,未免太夸张。说有少数人受了些不良影响,倒也是事实。但就这种不幸的事实而言,完全责怪文艺作品是不公平的。那少数青年人的眼光如何,就颇值得一议。
鲁迅说过:一部《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各取一端,为我所需,结果会大不相同。更有甚者,连一端也不取,便人云亦云,妄加议论。据《一亭考古杂记》载,清代毛庆臻竟上书说:“莫若聚此淫书,移送海外,以答其鸦烟流毒之意。”他居然把《红楼梦》看作是中国的鸦片,要送去毒害外国人,实在荒唐得可笑。《红楼梦》到底是一部什么书,虽然至今众说纷纭,但有一点却可以肯定,它决不是一部诲淫诲盗的书。如果才子才女们看了去吊膀子,那无论如何也怨不得曹雪芹。
文艺作品的社会效果,主要取决于它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但读者或观众的眼光如何,欣赏水平如何,也不是没有一点关系。同一作品会在不同的接受者脑子里造成不同的理解和印象,不是人所共知的事实吗?在数以亿万计的读者和观众中,在如饥似渴地阅读和欣赏文学艺术作品的青年人中,各取所需,想入非非的,也不在少数。明明是写健康的爱情,却不能正确欣赏,硬是钻入其中,充当一个角色,泛起种种不健康的情绪;明明是暴露某种肮脏灵魂,却象贾瑞反照“风月鉴”,向被批判者看齐,模仿他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情趣;明明是很健美的女演员,却被一些商贩印出忸怩作态的照片,摆在街头巷尾的杂货摊上向青年们出售,看来是推崇文艺,推崇女明星,实际却是迎合和助长庸俗低级趣味。如此种种,清楚说明,欣赏者的眼光若是不正确,再好的作品,再好的演出,也不会产生好的效果。每当我看到这些现象,对于文艺,对于青年,都没有责怪之心,只有惋惜之意。这是年轻人的不幸,也是文艺本身的不幸啊。
青年人的眼光不正,欣赏水平不高,该怨谁呢?我看怨言百句,不如正确地引导一句。正确的文艺欣赏,要以正确的观点,健康的思想,丰富的知识,高尚的情趣以及美的心灵作为基础。家长,教师,共青团组织,都有责任帮助青年打好这个基础。不要以为自己不搞文艺,也不懂文艺,就没法引导,就没有责任。十年动乱,黑白颠倒,无以为师,有些青年人的思想、理论和道德水准,实际是大大下降了。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高尚,什么是卑鄙,若搞不清楚,怎么会有欣赏文艺的正确眼光呢?打基础的教育,实是重要得很。当然,我不是说文艺界对此就没有责任。若是作品有比较严重的毛病,就要严肃认真把它改好。若是某些情节对青年人容易引起较严重的副作用,最好去掉。即使作品没有问题,也要通过文艺批评提高青年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总之,校正某些青年人的眼光,提高他们对文艺的欣赏能力,是整个社会的责任,但愿大家都负起这个责任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