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2阅读
  • 0回复

刀具革新后起之秀——谈文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7-17
第1版()
专栏:实干家

刀具革新后起之秀——谈文钰
在今年第一期《机械工人》杂志上,全国著名的劳动模范苏广铭在一篇文章中,谈到了他拜苏州试验仪器厂35岁的工人谈文钰为师的事,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
年逾花甲的苏广铭,是我国著名的刀具革新专家,他怎么会拜一个默默无闻的后辈谈文钰为师呢?这得从谈文钰革新小直径机夹硬质合金立铣刀说起。
直径10毫米以下的硬质合金立铣刀,仅有蚕茧那么大,使用时很难把它夹固,国内许多同行想了不少办法都没有解决这个难题。谈文钰决心攻克这个难关。他利用业余时间,查资料,搞设计。一天,他在修理自行车时,发现自行车的踏脚是靠一根锥形插销固定在天芯上的,插销虽小,但能吃得起一个人的分量。能不能用这个办法,夹固小直径硬质合金立铣刀呢?他立即试了起来。经过一个多月的试验和修改,成功了。用这种办法夹固,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稳定可靠。在去年九月上海举行的全国机械工业技术表演交流会上,苏广铭同志特地观看了小谈的表演,兴奋地说:“这个我想了几年没有解决的问题,你给解决了。”
谈文钰原来只有高中文化水平。他在生产中深深感到,要为四化建设作贡献,这点文化是远为不够的。于是,他如饥似渴地学习。几年来,他持之以恒,除了到市工人业余大学读完了机械专业的三年课程以外,还利用业余时间,自修了金属材料、金属切削原理、刀具设计等方面的书籍,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有了较大的提高。
1978年下半年,厂里有项新产品投入小批量生产。这项产品有块弹簧板,上面需要铣几十个弧形槽。在加工时,铣刀的损耗大,工效低,质量差,一时间,成了生产上的突出关键。面对这个情况,谈文钰从刀具上动起脑筋来。他向操作师傅请教,仔细观察报废了的弹簧板和钝化了的铣刀,找到了铣削效果不好的主要原因。他改换了刀具的材质,提高了铣刀的硬度,以后,又根据金属的切削原理,调整了铣刀的角度,制成了一种新的螺旋硬质合金立铣刀。用这种铣刀加工弹簧板,不仅质量达到了要求,工效提高将近一倍,而且铣刀也更加耐用了。近四年来,他革新成功的刀具、模具和夹具,共有30多件。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