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7阅读
  • 0回复

评唯心主义在社会史上的作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7-17
第5版()
专栏:问题讨论

评唯心主义在社会史上的作用
方立天
当前正在开展的评价唯心主义的讨论,是具有理论意义的重要学术探讨。评价唯心主义的作用,包括认识史和社会史两个方面,本文拟就唯心主义在社会史上的作用讲点看法。
唯心主义哲学主张意识是第一性的,存在是第二性的,世界万事万物都只是精神的产物。它有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由于唯心主义是歪曲的颠倒的世界观,因而适应了处于没落时期的剥削阶级的需要。一般说来,反动阶级总是害怕和反对唯物主义,而宣扬和利用唯心主义的。例如,我国自汉代以来古代史上几乎所有重要的唯物主义者,如桓谭、王充、范缜、柳宗元、刘禹锡、王安石、陈亮、叶适、方以智、王夫之、颜元、李塨、戴震等人,都是或被贬谪、或被罢官、或被排斥,相应地,他们的唯物主义思想也大体上一直被视为“异端”,或遭冷遇。相反,重要的唯心主义者和派别,如董仲舒、王弼、佛教、道教、韩愈、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阳明等,其间虽然情况有所不同,有的历史作用也先后有变化,但是,他(它)们的思想或先或后都曾经被封建统治阶级奉为官方哲学,作为统治劳动人民的反动思想工具。反动阶级和唯心主义相依为命,结有不解之缘,这是历史上普遍的带有规律性的现象。由于占有统治地位的剥削阶级在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之后,逐渐失去革命性,逐渐强化对劳动人民的镇压而日益转化为反动阶级,他们长期地利用唯心主义作为反动思想武器,所以,在历史上唯心主义的社会作用主要是反动的。
但是,能否就说唯心主义只为反动阶级所利用,只起反动作用呢?不能这样说。为什么?因为不符合历史事实。
历史事实是,唯心主义在特定条件下起过一定的进步作用。纵览中外的历史,大体上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和古代某种革命活动相融合而起了进步作用。例如,象恩格斯指出的,早期基督教“在其产生时也是被压迫者的运动:它最初是奴隶和被释放的奴隶、穷人和无权者、被罗马征服或驱散的人们的宗教。”(《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第525页)《圣经·新约》中记载的“富人的难于升入天堂,比骆驼穿过针眼还难”等,生动地反映了被压迫人民对罗马帝国统治者的不满、憎恶和仇视,运动包含了反抗压迫者的要求而具有一定的进步性,基督教神学唯心主义在当时条件下也相应地起过一定的进步作用。但是早期基督教很快地被社会上层分子操纵了领导权,为统治阶级所利用,而成为奴隶主阶级所掌握的压迫人民的精神武器,从而很快地失去了原有的进步性。
二、为革命阶级、劳动阶级或进步人士所借鉴、利用而起了进步作用。人类社会在进入奴隶社会以后,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之前,各种形态的社会阶级斗争、革命运动主要是剥削阶级之间的斗争,或是小生产者等劳动阶级和剥削阶级之间的斗争。当时人类的科学、文化、思想等的历史积累还是有限的,在有的地区甚至各种意识形态都为神学所钳制、吞噬,没有也不可能有最科学的思想体系。剥削阶级在革命时是进步的,但是由于自身的阶级局限性和历史条件的限制,其所使用的思想武器不一定是唯物主义的;而当时的劳动阶级也并不是新的生产方式的代表者,除了个别的情形之外,没有也不可能创造出自己的哲学体系。他们都难免从现成的甚至是陈旧的思想武库中去寻找思想武器,加以某种改铸或变通,作为自身的思想武装和斗争形式。比如,从十三世纪到十七世纪欧洲封建社会市民反对领主直至资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最初阶段,就采取宗教“异端”或宗教改革的形式。虽然不能说基督教的基本教义在运动中起了实质性的革命作用,但是宗教以自身改革的形式起过进步作用,这是一个历史事实。我国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也是借助于拜上帝会的形式组织和发动起来的。我们不应夸大宗教在一定条件下的这种作用,但是也不必要否认宗教在这方面的历史作用。
唯心主义甚至宗教唯心主义,对某些进步人士、思想先驱也起过启迪、借鉴的作用。在我国,自从儒家理学定为官方哲学以后,佛教往往被视为“异端”,历史上一些进步的政治家、思想家为了反对官方正宗哲学,有时就从佛教中吸取养料,寻找武器。禅宗曾经反对对佛祖的偶像崇拜,后来的某些流派甚至有人劈佛像当柴烧。明代后期进步思想家李贽就吸取禅宗破除传统权威的某些观点,反对“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主张打破对孔子的偶像崇拜。又如资产阶级改良派康有为在阐发其最高理想的《大同书》中,把大同世界称为“极乐世界”,并以“去苦求乐”作为实现大同世界的标志,实际上是以佛教的“慈悲救世”思想作为宣扬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工具。另一个资产阶级改良派谭嗣同也吸取了禅宗和唯识宗的某些教义来建立“仁学”体系,以宣扬资产阶级的“平等”、“博爱”思想,这在当时曾经具有反封建的意义。应当指出,这些进步人士并不是原封不动地搬用佛教思想,而是加以改造,融合于自己的思想体系之中,但是佛教对他们起过有益的借鉴作用也是历史事实。
三、导源于唯心史观的某些社会政治学说、观点起过抨击、批判旧制度的进步作用。在评价历史上唯心主义的社会作用时,我们必须清晰地区别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历史观和自然观的不同情况。当时,自然观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历史观则无一例外都是唯心史观。哲学思想发生社会作用尤其是政治作用,最直接的是历史观,即唯心史观。唯心史观把人类的历史看做某种先天的原理、原则的实现,或是杰出人物的意志的产物,也就是把精神、意志、动机等看作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把少数具有所谓“批判的头脑”的个人看作历史的创造者。这种思想在历史长河中无疑被没落的剥削阶级用作愚弄人民的思想工具。但是不仅一些唯物主义者用历史唯心主义来为进步的政治主张作论证,而且有些唯心主义者依据唯心史观也提出过进步的政治主张。所以,不仅过去有的唯心史观中由于包含了历史进化的辩证思想以及历史唯物主义的萌芽而起了进步的作用,而且唯心史观本身有时也起过进步的作用。在这方面,欧洲十八世纪法国的空想共产主义思想就是一个生动的实例。如空想共产主义者摩莱里和马布利认为私有观念决定私有制,因此要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主要是靠“理性”的力量,即要依靠“天才”人物的启发教育,使广大群众认识到私有制的危害性和公有制的正义性,这是典型的唯心史观。但是历史表明,这种思想在法国大革命中起过进步作用,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四、某些唯心主义观点在特定条件下具有反对最反动的思想和制度的进步作用。举一个众所周知的例子:欧洲中世纪的神秘主义思潮,主张不需要经过教会的中介,人们就可以直接和神交往。这种观点在理论上仍然是唯心主义的、错误的,但是它是对最反动的教会的抗议,带有反封建的性质,因而具有进步作用。这种作用是有条件的:当时神学垄断整个意识形态领域,神秘主义思潮对于冲破神学牢笼起了松动的积极作用。离开这种条件,主张人和神可以直接来往,仍然是神学禁锢,是根本说不上进步作用的。
总之,唯心主义在以往历史上通常是起反动的社会作用,但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又确实起过一定的进步作用。形成这种复杂的现象有两个重要的原因。一是以往的历史条件决定的。人类历史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在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以前,各种革命阶级、进步力量,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制约,都或多或少地要采用唯心主义作为斗争的武器,因而也就使唯心主义在一定条件下发挥了进步的社会作用;二是由于哲学思想的特点及其与政治、经济相互关系的特点所决定的。作为意识形态之一的哲学,是高悬空中的部门,但它归根结蒂由经济基础所决定,并受政治的最大的影响,同时哲学又反作用于政治和经济。正因为如此,不同阶级可以利用同一哲学思想、命题而赋予不同的内容,同一哲学思想、命题经过不同人的解说、发挥、推论也可以导致出不同的政治结论,所以同一哲学思想、命题在不同时期的不同政治家和哲学家的手里,社会实际作用是不一样的。这是唯心主义哲学思想既主要地起反动的作用,又有时起一定的进步作用的重要原因。
对唯心主义在社会史上的作用,作出具体的历史的评价,并不是为唯心主义评功摆好,不是要人们相信和奉行唯心主义。这样做的意义和目的在于:一是纠正长期来极左思潮带来的在思想史、哲学史研究中的庸俗化、简单化倾向,恢复在这些领域的真正的科学研究,还历史以本来的面目,从而做到真正客观地、准确地总结哲学斗争的经验教训,揭示哲学思想发展的固有规律;二是为了更好地反对和战胜当代的各种唯心主义。肯定历史上唯心主义在一定条件下的进步作用,并不是要求肯定当代的各种唯心主义,更不是要求肯定实际工作中的一切主观主义、唯心主义。中国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尤其是在林彪、“四人帮”横行的岁月里,都深深地感受到唯心主义思潮所带来的困难、挫折、浩劫和灾难。彻底批判唯心主义是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要求,是坚持党的正确的思想路线的极其重要的方面,而科学地评价历史上的唯心主义,正有助于真正地批判和克服现实的唯心主义。这是历史的辩证法、历史的逻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