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阅读
  • 0回复

按照实际情况确定工作方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7-19
第1版()
专栏:

按照实际情况确定工作方针
本报评论员
从实际出发,制定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工作方针,是我们基本的工作方法。早在延安整风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指出:“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毛泽东同志把这种态度,称之为实事求是的态度,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党性的表现。一九四八年,在晋绥干部会议上,毛泽东同志还说过:“我们所犯的错误,研究其发生的原因,都是由于我们离开了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主观地决定自己的工作方针。这一点,应当引为全体同志的教训。”可惜的是,在我们党夺得了全国政权之后,这个教训逐渐地被遗忘了。在五十年代后半期,在六十年代初国民经济调整取得显著成效后,特别在十年动乱期间,生搬硬套、强求一律的主观主义态度取代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马克思主义态度。很多地区的工作长期搞得不好,这不能不说是重要原因之一。
粉碎“四人帮”以后,特别是党的三中全会以后,很多地方的领导同志思想解放了。他们根据三中全会的精神,敢于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按照实际情况确定自己的工作方针,采取果断的政策措施。在这些地方,拨乱反正比较彻底,群众积极性比较高,工作的进展比较大,面貌的变化比较快。四川是这样,安徽是这样,其他好些地方也是这样。可见,一个地方的领导机关,从省、地到县,是不是敢于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路线,能不能按照实际情况确定自己的工作方针,对这个地区工作面貌的改变,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现在,在中央关于首都和西藏的建设方针的带动下,很多地方开始比较认真地研究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研究什么是他们应当采取的方针。这是一件很令人高兴的事情。只要各地都从本地区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扬长避短,我们的四化建设就一定会快得多、好得多。
但是,目前确实还有一部分地方和单位的领导同志,对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一再强调的思想路线很不理解。他们已经习惯于用老办法“照章办事”,部署工作时,满嘴现话、套话,甲乙丙丁,ABCD,就是不结合实际情况。越是实质性的问题、有争议的问题,他们越是闪烁其辞,模棱两可。总之是实际情况概不研究,上级指示照本宣科。结果,是把上级指示停留在口头上,什么问题也不解决。别的地区或单位从实际出发、大胆创新,闯出了不少好办法,他们也不学习。甚至上级党委的负责同志直接深入到他们所负责的地区和单位,提出了一些切合实际的办法,他们还阳奉阴违顶着不办。这种思想僵化、半僵化和不动脑筋、甘当思想懒汉的错误倾向,比之特殊化等等,对党对人民的危害更要大得多。它可以使得几十万人、几百万人、乃至几千万人的一个地方,一搞多少年,工作毫无起色,人民生活毫无改善。这样的问题不解决是不行的。
如果说,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不能按照实际情况确定工作方针,主要不应该责备地方上的同志,这是对的。在合作化、公社化、大炼钢铁、大办水利、反右派、反右倾等等群众运动中,中央的部署都曾有过一刀切的偏颇,没有给地方的同志留下回旋的余地,以致有的地方没有铁也要炼钢,没有右派也要打出右派来。十年动乱中更是如此。今天批“大儒”,明天评《水浒》,“无产阶级司令部”一声令下,你就得批,就得评,不批不评,就是弥天大罪。在那种情况下,当然根本谈不上从实际情况出发。现在,中央在制定方针、政策的时候,已经考虑到全国千差万别的实际情况,给地方留有因地制宜的充分余地,并且鼓励各个地方从实际出发,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仍然不把眼光看着实际,研究本地区本部门的新情况和解决新问题,那就只能从自己的思想上去找原因了。
在这里,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要真正懂得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我们有些同志常常把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和向人民负责对立起来,眼睛只看着上面而不看下面。毛泽东同志在《反对本本主义》中说过:“我们说上级领导机关的指示是正确的,决不单是因为它出于‘上级领导机关’,而是因为它的‘指示内容’是适合于斗争中客观和主观情势的,是斗争所需要的。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讨论和审察,一味盲目执行,这种单纯建立在‘上级’观念上的形式主义的态度是很不对的。”这种态度,也是党性不纯的表现。它既不是对人民负责,也不是真正对党负责。
在四化建设中,从上到下,各级都面临一系列理论的和实际的重大课题。这些问题不可能从马列和毛泽东同志的著作中找到现成的答案,也不可能都依赖中央和上级替我们思考,替我们去解决。唯一的办法,是靠我们自己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党中央的路线、方针同当时当地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新的实践经验,进行新的理论研究。我国是一个大国,各地的情况千差万别,无论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都存在着发展的不平衡。这个不平衡的特点,我们在民主革命时期是注意到了的,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同样需要加以注意。那种“一刀切”或用一个模式套到全国各地的工作方法,是不适合我国国情的。
党中央一再号召我们解放思想,开动机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做敢于思考、敢于探索、敢于创新的闯将。很多地区和单位的同志正在调查研究自己的优势和弱点,大胆地采取各种适合当地情况的措施,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实际上形成了竞赛的局面,看谁先把自己所负责的地区和单位搞得更好。人民是我们国家的主人,是各地区、各单位工作好坏的最高裁判。一切不甘落后的同志都应当深入实际,大胆创新。如果自己那里比较后进,就赶快扭转形势,急起直追;如果自己那里比较先进,也要好上加快,保持和发展光荣的成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