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阅读
  • 0回复

半工半读应作为中等教育结构改革的重要内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7-21
第4版()
专栏:关于教育工作的讨论

半工半读应作为中等教育结构改革的重要内容
天津市第二教育局
十年动乱以前,刘少奇同志数次来天津听取半工半读教育工作情况的汇报,并讲了很多重要意见。到1966年,天津市已形成了一个从中技到大专、从技术教育到师范教育的半工半读教育体系。
最近,我们重新总结了过去试办各种类型半工半读学校的经验,深感发展半工半读是改革中等教育结构的重要内容。
半工半读中专学校的专业设置都是结合生产的需要,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多是本厂技术人员自编教材、自行讲授,能把生产和新产品试制中的新资料、新数据,及时反映到教学中来。学生一面在课堂上学习与生产结合的理论知识,一面到专业对口的车间参加劳动,车间工程师讲授专业课,把教学和生产较好地结合起来,学生学习的质量较高。
一些新建、扩建工厂或技术比较复杂的新兴行业,举办半工半读中专学校,领导一手抓生产,一手抓教育,可使教育、生产双丰收。电子仪器厂办学前只能生产电铃、舌簧喇叭等产品。1958年办学,招收了700多名初中毕业生,到1960年已能生产几十种电子仪器,这时生产人员中的76%是半工半读学生。感光胶片厂前身是手工业作坊,只能生产日用玻璃干版,后来招进400名初中毕业生实行半工半读,1961年开始有第一届毕业生,这时学生占生产人员的半数,生产上首创X光胶片、黑白电影胶片、彩色电影胶片和科研用的各种干版。到1966年上半年,已培养出了500名毕业生。该厂X光胶片、120胶卷、21°软片三项民用同类产品,1979年度被评为全国第一。这三种产品试制组中,半工半读毕业生均占60%。X光胶片组的技术负责人就是半工半读毕业生。
半工半读中技校招收初中毕业生,来校学习三至四年。在这期间一面学习,一面在车间劳动,毕业时在一个工种上达到一、二级工水平。这类学校的毕业生,比中专学生学的知识面窄但专,并有一定操作技术;比技工学校学生的操作技术较低,但理论知识比技工学校的学生高,他们毕业后,更能适应生产技术发展的需要。正如工程技术人员说的“半工半读毕业生当工人安心尽责,当干部和技术员也能胜任”。
总结以上经验,我们认为半工半读教育应当作为中等教育结构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积极地、有条件地恢复发展,使它和全日制中专、技工学校一起,在四化建设中发挥应有作用。一些吸收国外先进技术,或生产技术比较复杂的新扩建企业,可招初中或高中毕业生,办半工半读中技校,自力更生培养适合本行业需要的技术人才。工厂企业举办半工半读中技校,兼有全日制中专和技校二者之长,但比普通中学改办的职业学校在专业设置、劳动场地、专业课师资的来源和毕业生分配等方面,条件都优越。
目前各厂都有一批粉碎“四人帮”后入厂的初中毕业生,有待提高。可以采取“六二制”半工半读的形式,使他们尽快达到高中或中专毕业的水平。一些生产任务不忙的工厂企业,经过调整劳动组织,可以组织全厂或部分职工实行“六二制”半工半读。把占用生产时间的学习成绩,作为全面考核的一项内容。这样,就可以迅速提高职工文化科学技术水平,更好地适应四个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