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阅读
  • 0回复

小议“抗灾保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7-24
第4版()
专栏:读者论坛

小议“抗灾保畜”
多少年来,“抗灾保畜”成了领导牧业生产的一个重要口号。从字面上看,这似乎有点抵御自然灾害的气派。但是,口号已经喊了30年,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畜牧业靠天吃饭的落后状况。因为自然界不可能年年风调雨顺,对于靠天养畜的人来说,雨下少了就旱,雨下多了又涝,冬天没有雪是黑灾,雪下大了便是白灾。总之,十年九灾,大灾大减产,小灾小减产,只有风调雨顺才增点产。
放牧靠草,全国的牧区草场绝大部分是天然草地,人工草地只有百分之一、二。发展畜牧业只抓牲畜头数,不抓草地建设,甚至开荒毁草,必然导致草场退化、沙化,牧草不足,抗灾能力每况愈下。30年来,国家每年要为抗灾保畜花费巨额资金,为什么畜牧业依然很脆弱,没有增加多少抗灾能力呢?为什么有的省、区,在一般年景下要死掉200万头(只)左右,在丰收的年景,还要死掉120万头(只),甚至牲畜死亡率大于商品率呢?把责任推给天老爷是不公道的。搞好畜牧业,应把消极的抗灾行动,变成积极的防灾措施,把工作做在灾害降临之前。由“抗”变为“防”是一项战略性的转变。那种救灾性的救济款项不少,而改造和建设性的投资列不上计划的状况要彻底改变。发展畜牧业,一定要把草原、畜牧、兽医三大技术项目的基本建设抓好;否则,“抗灾保畜”这句口号,还要继续空喊,喊它几十年。
搞好畜牧业,要迅速制止技术人材的严重浪费。解放后,我国自己培养的草原、畜牧、兽医等专门人材并不多,改行转业的却为数不少。据内蒙古农牧学院一个系的不完全统计,十年动乱前培养的300余名草原干部,现在只有一半人在搞专业。畜牧、兽医人材也有类似的情况。各级领导部门,尤其是省、自治区一级的畜牧业领导部门,应抓紧落实政策,切实为畜牧科技人员解决一些具体问题,使他们信心百倍地为四化出力。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广播电台
科教组 张嘉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