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辽宁发展新产品调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7-24
第5版()
专栏:

辽宁发展新产品调查
新产品开始多了 1977年以前,企业对发展新产品没有积极性。多数产品长年不更新,甚至品种的花色也不变。去年沈阳市农机、汽车局对本系统的281种产品作过一次分析。其中属于三十年代的有13种,占4.36%;四十年代的67种,占23.72%;五十年代的112种,占40.25%;六十年代的88种,占31.31%;七十年代的只有一种,占0.36%。
1978年加强市场调节,要求所有企业实行以销定产。除了生活资料产品一律实行按订货合同生产外,对生产资料产品也实行产销合同制,取消统一分配办法。这样,大多数机械制造厂遇到了问题:积压的老产品没人要,有人要的新产品出不来。许多轻工产品也是如此。仅沈阳二轻局的日用五金、服装、塑料、工艺美术等90种产品,到去年11月份就积压了880万元,五十多个工厂面临停工。
1979年搞了新产品,局面就不同了。这一年,全省试制出2,800种新产品,更新花色规格一万四千种。沈阳市机电局系统去年试制成功243种新产品,投产115种,试制与投产的比例接近50%,投产的新产品数比上年增长5倍。旅大市过去每年试制的新产品不过200种,大部分是样品、展品、礼品,去年试制成功440种,鉴定投产320种,占73%。
发挥优势 辽宁重工业比重大,重工业是优势,发展新产品要发挥重工业这个优势。拿机械工业来说,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就出现了生产任务严重不足的情况,今年年初落实的合同仅相当于去年实际达到的三分之一,老产品没人要了。但这些工厂的设备和技术力量还有很大优势,利用这个优势生产轻工轻型产品,就可以活跃市场。为此,机械行业把五个老习惯改为五个新习惯:一是从习惯于计划靠上级下达,材料靠国家供给,产品靠国家分配,只能当“坐商”,改变为主动出去作市场调查,四处揽活,习惯当“行商”;二是从习惯于为重工业、为国家建设项目服务,改为习惯于为农业、轻工业、城市建设、人民生活和企业挖潜、革新、改造服务;三是从习惯于干常年一贯制的老产品,改为习惯于研究、试制和发展新产品;四是从习惯于只抓生产,改为同时注意抓销售和技术服务;五是从习惯于产品固定销路到习惯于扩大新途径和进入国际市场。经营思想的改变给机械工业带来了新局面。
依靠联合 这是集中资金、设备和人力,有组织地生产一些重要新产品的好办法。
生产新产品要有较高的技术水平,需要较多的资金、设备,单独一个厂搞,困难很多,按照互利原则,几个厂联合起来,你有钱,我有人,或者你有技术,我有资源,就比较容易了。象营口无线电厂生产录音机,很难与大连、沈阳相竞争,主要是微电机轴精度解决不了。工厂主动与搞航空仪表的一一九厂签订联营合同,一一九厂保证供应优质微电机。联合生产的录音机马上投产。今年6月份投放市场,售价140元,受到消费者欢迎。
辽宁全省搞联合的形式,多种多样,生产的产品也五花八门,但都是畅销货。沈阳部队后勤部向沈阳味精厂投资2,000万元,并提供原料,建一条自动化出口味精车间,实行利润分成。大庆向大连玻璃厂投资建新的平板玻璃车间,实行产品分成。沈阳五二三厂与毛纺厂合建新毛纺厂。这些做法都有力地促进了适销对路新产品的发展。(初保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