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阅读
  • 0回复

从纺织工业看“扬长避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7-25
第1版()
专栏:

从纺织工业看“扬长避短”
本报记者述评
扬长避短,发挥优势,作为经济工作的重要政策,跟全面推进、“自给经济”、“自成体系”的做法相比较、相对立而提出,将会在实践中越来越显示其正确性。纺织工业要想尽快地发展,也必须扬长避短。
经过建国三十年来大力的建设,现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都已拥有不同规模的纺织业。从扬长避短、发挥优势的角度看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纺织业,大体有如下几种类型:
一、具有原料资源优势的地区。例如,江苏、湖北在原棉资源方面,四川、浙江在蚕茧资源方面,新疆、内蒙古在羊毛资源方面,优势是明显的。这些地区的纺织工业与原料资源相辅相成,可以大有作为。
二、具有明显技术优势的地区。所谓技术优势,主要指的是:能用同样的设备、原料条件,生产出质量更佳、成本更低的产品;产品能进入国际市场,能与强有力的竞争对手进行较量;有能力不断研究出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很明显,上海、北京、天津和无锡、常州等新老纺织工业基地,具有这方面的优势。也有一些省、市的纺织工业,在某一行业、某一重要产品方面是“单项冠军”、“单项亚军”,例如浙江的丝绸业和黄麻业就是如此。这些地区的纺织业,挟其明显的技术优势,是很可以在发展第一流产品、发展对外贸易方面作出一番事业的。
三、具有经营优势的地区。构成这种优势的因素是: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已经信誉卓著;有若干“拳头产品”已经在国内外主要市场站住脚;地处对外贸易主要港口;拥有众多的经营人才;等等。具有这种优势的地区,在发展高利润高创汇纺织品的生产方面占有有利地位。
四、兼有上述优势中的两项以至三项的地区。有的兼有原料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有的兼有技术优势和经营优势。
对一个地区纺织业的优势,对于当地应该扬什么“长”、避什么“短”作出正确的分析判断,不是一件难事。但要把扬长避短的方针政策真正付诸实施,由于矛盾甚多,立即迈开大步也不易。我们现行的经济体制、经济政策、经济措施的许多毛病,严重牵制着“扬长避短”方针在各地纺织业的贯彻落实。概括起来是三个字:紧、死、散。
先说“紧”字。多少年来,有些地区年复一年地向企业压产值增长速度的高指标,把生产能力绷得紧而又紧,甚至超过了设备正常运行的许可限度。结果,一些具有明显技术优势的纺织业基地、在“机台开足,时间用足,车速上足”的情况下,不能不年复一年地在扩大生产能力上使劲,而无法集中力量抓质量品种,抓产品的升级换代,抓新技术的研究推广,抓出口纺织品的生产、经营。
更严重的是,为了“保”那个增长速度,结果是质量、品种服从产值、产量,连创汇、创利也得服从产值、产量。这给纺织工业带来了严重的后果。
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办法是,制订和下达产值“增长速度”指标要实事求是,要考虑充分发挥各地、各企业的特长。不能离开经济效果片面追求“增长速度”。在这同时,要给各地纺织工业部门一定的自主权,让他们能够妥善处理各项考核指标的关系。上海纺织局提出:产值与产量有矛盾,服从产量;产量与质量、品种有矛盾,服从质量、品种;品种与创汇有矛盾,服从创汇。看来,把协调各项计划指标的决策权交给企业,确实有其必要。当然,最好是再在经济政策上搞出点办法,使创利、创汇跟产值增长一致起来。
再谈“死”字。生产的安排,从品种、规格到花色、花型,都是由经济主管部门以计划下达,把工厂的手脚捆得死死的。产品销售,去年以来虽然搞了点市场调节,工业部门有了点新产品试销权,基本问题仍然是管得过死。价格管理体制和价格政策,也有不少问题。例如经过特种整理、缩水率在2%以内的优质棉布,价格跟一般棉布有所区别,这既符合消费者的利益又能促进生产;可现在就是连这样合情合理的事也没有办到。这对于各地纺织工业特别是具有技术优势、经营优势的地区抓质量品种,必然产生消极影响。
去年以来,不少省市纺织系统,在生产、经营方面通过市场调节对经济工作的“死”字有所突破,已经开了个头。实践证明,给予企业生产、经营一定的自主权,经济工作搞得活一点,有利于企业做到“扬长避短”。
扩大企业自主权,要实行利润留成,让企业具有“自我发展”的能力,要允许企业有点产品销售权以达到产销紧密结合,但还不够。对于工业企业来说,还要有点生产安排的自主权。
还有“散”字。现在,各级地方政府、各个工业部门,都只是在各自的“领地”内打经济发展的小算盘。有的是习惯于用小生产者的眼光看问题,对协作、联合不甚热心。但更多的情况下,是受经济体制的牵制,虽想搞点协作、联合而力不从心。结果,由于“散”,全国范围甚至一个省区范围,都难以实现加工地区和原料产地即技术优势与原料资源优势的很好结合,大大影响了生产建设的经济效果。
提高工业组织程度,当前在纺织工业系统,有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在省、市、自治区的范围内,用经济组织的形式,或是适当的经济办法,把纺织工业各行各业组织起来,搞企业之间的专业化与协作,搞原料产地与工业城市经济上的联合,使大家都能真正做到扬长避短。上海市纺织系统和常州、沙市等中小纺织基地搞联合,就是由于市工业组织程度比较高,生产、建设的效果明显高于其他地区。但现在许多省、市、自治区的纺织业,从全局来看组织程度还不高。大而全、小而全的现象比比皆是,重复设厂、盲目生产的问题日益突出。一些原料产区盲目兴办纺织厂,小厂跟大厂争原料的现象遍及棉织、针织、缫丝、丝织等行业。这种情况不扭转,扬长避短不能落实。二是要解决省、市、自治区之间在经济上的协作、联合问题。这在纺织工业系统更迫切更重要。原料产地省、区与工业发达省、市之间的协作、联合,先进工业基地与一般工业基地的协作、联合,都是很迫切的。
当然,省、市、自治区之间经济上的协作、联合,应该做到“利益均沾”。要研究出一些经济政策来,使提供原料的地区,搞初级商品、粗加工的地区,搞最终产品、精加工的地区,都能按商品生产的规律得到大体相近的利润率,甚至能从协作、联合中得到更多的经济利益。而且,要从经济立法上保障这种协作和联合。
现代纺织工业是随着商品经济发生、发展起来的。研究各地纺织工业如何扬长避短发挥优势,还要树立与大工业生产相联系的管理现代经济的思想。越是放手发展对外经济联系,越是注意发展自己的优势而避其所短,经济就越来越繁荣,这就是现代经济发展的趋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