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2阅读
  • 0回复

凤阳的喜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7-25
第2版()
专栏:农村杂谈

凤阳的喜讯
肖谷
说到安徽凤阳,人们很自然地会想到诉说旧中国农民苦难生活的“凤阳花鼓”。也许就是因为“凤阳花鼓”的流传,在人们的印象里,凤阳总是和灾荒、贫困联系在一起的。最近报纸上报道,凤阳县实行大包干责任制,今年战胜大旱,夺得了夏粮丰收,全县夏粮总产量比正常年景的1977年增加了一倍。读了这则喜讯,使人分外高兴。
凤阳实行的大包干责任制,开始只是在少数生产比较困难的地方试行。有些人就担心:“这样搞行吗?本本上还没有这样规定呀!”现在凤阳农民已经用实践作出了回答。凤阳解放前“十年倒有九年荒”,农民“身背花鼓走四方”,流离失所,吃尽苦头。解放后二十多年,农业长期发展缓慢。党的三中全会以后,他们解放思想,推行大包干责任制,一年翻身。今年夏季又在大旱之年夺得了夏粮丰收。粮食是不会从天上掉下来的,只是因为办法对头,切合凤阳的实际,粮食才比过去打得多了,农民的生活比过去好了,对国家的贡献也比过去大了。凤阳的农民被极左路线折腾了多年,如今好不容易开始摸到了摆脱贫困之路。他们干得实在好啊!
我们有些同志想问题总是不能和广大农民想到一起。他们不怕生产上不去,不怕群众饿肚皮,就怕群众的实践离开了本本。他们应当想一想,党的文件不正是从群众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产生,并且还要在群众实践中不断发展、补充的吗?马克思主义的本本不是束缚群众手脚的绳索,它最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把群众的实践放在第一位。经过实践、总结,我们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将探索出更丰富的经验和办法。
毫无疑问,我们在工作中应当严格遵循中央文件规定的原则。我们尤其应该把文件的精神与本地的实际相结合,创造出自己的办法,不是照搬!比如,大包干责任制对凤阳是基本适用的,但并不等于各地都要无条件地普遍推广。各个地区,各个社队,应当根据文件规定的原则,结合具体情况,走自己的路子。
我国农村许多县、社、队,现在都在探索致富之道,创造了多种多样治穷的办法。有不少社队,象凤阳那样,采取的办法基本上切合实际,一年就初步改变了面貌。也有些社队采用的治穷之法不够完善,甚至有些“出格”。但这不要紧,我们应当允许农民进行试验。只要生产力发展起来了,经济水平提高了,即使有这样那样的问题,都是不难解决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