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7阅读
  • 0回复

刘承晏等研究成功鸭梨密植速生新技术 幼树结果期从五年缩为三年,亩产从不到千斤增到万斤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7-25
第2版()
专栏:

刘承晏等研究成功鸭梨密植速生新技术
幼树结果期从五年缩为三年,亩产从不到千斤增到万斤
据新华社石家庄电 新华社记者胡承清、薛文茹报道:你知道鸭梨幼树几年才能结果?俗话说“桃三、杏四、梨五年”。如今,这个常规被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石家庄果树研究所技师刘承晏等打破了。他们研究出一套密植速生丰产栽培新技术,把鸭梨幼树的结果期,从五年缩短为三年,使五年生幼树从亩产不到千斤提高到万斤,而鸭梨美味不变。他们试验的每亩有76株七至十年生梨树的园子,连续四年亩产万斤,最高达到15,063.7斤;每亩有167株五年生梨树的园子,亩产10,732斤。这些都突破了国内同龄梨幼树的单产最高水平。
河北鸭梨栽培已有一千七百多年历史。这种梨肉细甜脆,一口咬去,汁流香溢。过去沿用传统的栽培方法,稀植大冠,每亩只栽十几株,结果晚,产量低,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要。刘承晏在多年的科研实践中,发现幼梨树在三、四年间也能开花、结果,只是数量太少。有一次,他在农村地头偶然看到,不到半亩大的一块地上,密密麻麻长了四十多棵大梨树,经了解,梨产量一直很好。这些发现启发了他。从1970年起,他就刻苦探索梨幼树早结果、早丰产的途径。为使鸭梨提早结果、密植高产,他和科研小组的同志花费了十年心血。
梨幼树早结果、早丰产的理想实现了。这项科研成果,受到河北省有关部门的重视,被评为科研一等奖;刘承晏从技术助理员晋升为技师;他们的科研小组荣获省先进集体的称号。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