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5阅读
  • 0回复

北京“啤酒荒”的症结何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8-01
第3版()
专栏:

  北京“啤酒荒”的症结何在?
入夏以后,北京市场上啤酒供应严重不足,尽管啤酒厂努力增加生产,每天投放到市场上的啤酒仍然很少。
啤酒供应紧张的主要原因,是近几年来北京市的有关领导不重视发展啤酒生产。北京的两个啤酒厂——北京啤酒厂和五星啤酒厂(原首都啤酒厂)的设备,大多还是30年代的,设计能力都只有1万吨左右。1975年,两个厂的年产量总共为2.7万吨。近年来,两个厂通过挖潜改造,年产量提高了近一倍,达到5.1万吨。产销部门考虑到原有设备的挖潜限度和市场需要,几年来,接连向市经委打报告和提规划20多次,要求扩大生产啤酒的能力,但有关领导部门不当一回事。市委的某个领导竟说:“要这么多啤酒干什么”。轻工业部曾表示愿意帮助北京建立一个年产10万吨的啤酒厂,也因为市有关领导迟迟不拍板,至今定不下来。今年上半年,美国中美商会海外私人投资公司表示愿意自费前来北京,谈判合资建啤酒厂,轻工业部为此积极奔走,也还是由于北京市有关部门不热心,仍然不了了之。
由于领导不重视,要在现有设备的条件下,进一步扩大生产能力,也是困难重重。今年,两家啤酒厂制订了一个规划,打算采取挖潜改造、逐步增添设备的办法,到1983年把啤酒的年产量提高到10万吨。而要实现这个规划,目前有三个困难:
第一,市里不给投资,建设资金无法落实,工厂只能向银行贷款,头三年内,增产部分所得的利润全部要还给银行,这就会影响工人的奖金收入和福利,不利于调动工人的生产积极性。再有,目前我国生产啤酒的设备相当落后,要扩大生产,势必要进口部分设备。这就需要有关部门拨给一部分外汇,这也无从落实。
第二,由于市里不重视,施工力量和材料没法解决,挖潜改造的基建项目无法列入计划,工厂只得自己想办法。五星啤酒厂挖潜改造的施工材料,大部分比一般市价高出一、二倍。北京啤酒厂的挖潜改造第一期工程(计划明年把年产量提高到3.5万吨),先是找不到施工力量,后来由工程兵某部施工。工程进行了一半,因为施工单位另有任务,把队伍拉走了。几经联系,才又找来了十几个县一级的施工队。这样,原定今年三季度完工的项目,到明年初是否能完成也还难说。
第三,原料问题。两个啤酒厂生产啤酒的大麦,目前是由粮食部门按规定标准供应的。要增加啤酒生产,得由粮食部门从外地买进议价粮,这就必然提高生产成本,加重工厂的经济负担。拿1979年的情况来说,工厂从粮食部门每买进1斤议价粮,要比在产地直接调进粮食贵七、八分钱。
总之,不论是建新的啤酒厂或是在原有啤酒厂的基础上挖潜改造,都需要北京市有关部门的领导重视这项工作。产销部门的同志希望有关领导同志拿出一点时间下来走走,了解情况,把啤酒生产摆上议事日程。
据了解,全国各大、中城市今年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啤酒荒”。以上海和天津为例,目前两市的啤酒产量一共还不到10万吨,而市场今年至少需要20万吨以上。因此,啤酒脱销已经成为值得重视的全国性问题。我国目前啤酒年产量少得可怜,平均每人只有半公升多一点。轻工业部在1978年已经把啤酒生产列为重点发展项目,组织专家搞了一个规划,上报中央有关部门,可是至今没有音讯。这些事实说明,一些领导同志还没有把包括啤酒生产在内的整个食品工业(包括商业部主管的食品工业)这样关系到人民生活的大事,真正从思想上重视起来。
谢然浩
(原载《财贸战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