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谈我国环境保护的技术道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8-04
第4版()
专栏:为四化献计献策

  谈我国环境保护的技术道路
秦岭
我国的环境污染相当严重。在目前我国经济技术水平还比较落后的情况下,有没有少花钱、多办事的保护环境的途径?对这个问题很有必要加以探讨。
惊人的经济损失
环境污染的损失是多方面的,单就经济损失而言就非常惊人。许多污染问题,是把宝贵的能源、资源扔掉造成的,这本身就是一种极大的浪费。我国一次能源的消耗量相当于日本,但能源利用率只有27%,不及日本的一半,产值只有人家的四分之一。许多化工行业的原料利用率只有三分之一,实际上是花钱买了原料去污染环境。
如果我们考虑到能源、资源的浪费和工业三废等污染环境的“外部不经济性”,问题更加尖锐。比如空气污染,据北京、上海、武汉、广州等几个大城市的实测数据计算,每年因空气中飘尘浓度过高就损失一万多个劳动日,多死六千多人。空气污染不仅危害人体健康,还会影响农林作物生长,腐蚀工程器物,破坏生态平衡,这些都是要造成经济损失的。
水污染的问题同样严重。我国每天排放工业和生活污水7千多万吨,一年就是250多亿吨。据初步测算每排放一吨污水,可以污染14吨天然水。水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估计每年达55亿元,和空气污染的损失大体相当。
从以上粗略的经济损失分析可以看出,环境污染不是有没有钱来治理的问题,而是如何保护好环境,把经济损失减到最小限度的问题。因此,我们认为,在制订国民经济计划时,必须考虑到生产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平衡,不能滥用和浪费资源、能源,污染环境,危害人民。
利用大自然的力量保护环境
过去几年,我国基本上走的是单纯的污染源排放控制的道路。实践证明,这条道路是行不通的。
现实情况是,我们不可能拿出很多的钱来治理环境污染,必须寻找少花钱、多办事的治理途径。利用大自然的力量来净化污染,就是其中的手段之一。
环境本身有一定的自净能力,如果我们恰到好处地利用这种规律,就可以帮助我们消除污染的危害。
大气是受人类活动影响很大的一个环境要素。但是,搞清了当地的气象、地理条件以及污染物的运动变化规律,加上适当的排放控制,大气能够把排入的污染物较快地扩散、稀释,也可以把有害物质转变成无害物质,这些就是大气对污染的自然净化。比如,把污染空气的工厂适当分散,或修筑某些高烟囱,能使污染物在大范围内扩散,从而得到稀释。这虽然不是彻底的办法,但也是可以适当利用的。
由于水体的流动和交换,以及水中微生物和藻类的分解作用,天然水体江、河、湖、海及运河、水库等也都有很大的自净能力,大多数污染物排入水体后会发生变化。利用这个规律可以帮助我们处理生活和工业污水。
土地也是污染的净化者。对人体很有害的酚、氰等污染物,从工厂排入土壤后,24小时以后就转化成作物可以利用的营养物——氨态氮及其他无害物。我国有不少地区用污水灌溉农田,这实际上是污水的土地处理系统。
在污染物中,比较难于自然净化的某些有害的金属元素,在环境中也会发生络合、吸附、形态转化,其中也包含着某些自净过程。比如芦苇,就能大量吸收某些废水中的锰、镁、锌等金属元素。树木则是净化污染的能手,一亩树一天能吸收60多公斤二氧化碳,一年可吸收40多吨尘,一月能吸收4公斤二氧化硫,同时还有很强的吸收噪声的能力。
污染排放控制应从实际出发
利用环境的自净能力,潜力很大,但环境的容量也是有限度的,超过限度,就会摧毁环境的自净能力。因此,在应用环境自净能力防治污染的同时,并不是完全取消污染源排放控制,相反,该处理的,还得进行必要的处理。
污染源排放控制,必须从我国实际出发,制订合理的技术政策。那些环境无力自净、危害很大的污染,以及大量浪费能源、资源,经过适当处理改造即可收到改善环境、获得相当经济效益的企业,应考虑坚决进行治理。那些环境自净能力可以负担或必须进行高难度处理的污染,能不治的尽量不治,或缓治。
目前我国实行的某些单项治理的办法,应当按照党中央提出的环保方针加以调整,大力实行区域防治,提倡综合治理、综合利用,尽量化害为利,变废为宝。几年来,有关科研单位研究了许多经济有效的治理污染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有待于积极推广应用。如用粉煤灰处理某些工业废水,回收金属,剩下的固体可以做燃料或肥料;用工业或生活污水生产沼气;用造纸废水中的废纤维制取菌体蛋白等技术,都是值得研究付诸应用的。
科研必须走在前面
环境保护是一项以科学为基础的事业。要寻找花钱不多但又讲究实效的治理污染的道路,科学研究必须先行。
要充分利用环境的自净能力,必须研究环境的容量,搞清污染物在环境中的来龙去脉和运动变化规律,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比如污水灌溉和污水养鱼,按照科学规律办事,可以肥田、肥鱼,违背科学规律,就会毁苗、毁鱼,或者种出不能吃的粮,养出不能吃的鱼。
实行环境自净和污染源治理相结合,实现区域综合防治,必须研究区域的经济、能源结构及环境特点,进行系统分析,才能抓住主要矛盾,分别轻重缓急,做到方向明,决心大,把钱使在刀刃上。科研工作不充分,往往会产生盲目性,浪费治理费用,收不到应有的效果。
此外,寻找和推广经济有效的污染控制技术,加强立法管理,制订适宜的环境标准,搞好环境监测等,都必须把科研工作做在前头。建议在安排环保经费中适当增加环境科研的经费,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