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评康生按政治思想划分阶级的历史唯心论观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8-04
第5版()
专栏:

  评康生按政治思想划分阶级的历史唯心论观点
  卢之超
康生第一次公开明确地提出以政治思想作为划分阶级的标准。这是康生为极左路线制造的一个重要的理论根据。
1966年11月,康生在一次接见群众时提出了这个问题。他说,列宁关于人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决定社会的阶级划分的定义已经不够了,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划分阶级还要从政治思想范畴上看。在1970年的一次会上,他说得更加具体:“社会主义社会不但存在着阶级,而且整个的历史阶段始终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这个问题涉及到一系列的理论问题,你们找一找过去那些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以及我们过去的《土地大纲》,是怎样划分阶级的?从经济上,从剥削地位上划分嘛!”当时是“按列宁定义划分了阶级”。现在这样不够了,“不仅要从经济范畴来看,而且还要从政治范畴、思想范畴来看”。因为“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阶级、阶级斗争,与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阶级、阶级斗争有本质的不同。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的存在,特别突出的表现在经济剥削关系上,社会主义社会中间的阶级,虽然也存在着经济方面的矛盾,但是表现在思想范畴、政治范畴方面,那就始终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从这样的观点出发,才能懂得为什么在中国共产党内产生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可见,康生提出按政治思想划阶级的观点,就是直接为所谓阶级、阶级斗争“始终存在”和“走资派”的理论做论证的。
马克思说过,发现现代社会有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存在,并不是他的功劳,这是资产阶级一些学者早已做到了的。马克思的贡献,主要在于他把阶级和阶级斗争看成是一定历史阶段的现象,并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上科学地说明了阶级的产生、发展和消灭,提出了通过无产阶级专政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道路。否定了生产力的决定作用,抽去了产生和划分阶级的经济原因和经济标准,决不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到了康生手里,这种理论采取了更为露骨的形态,完全成了林彪、“四人帮”的反革命思想武器,成了所谓“全面专政”即封建法西斯专政的理论基础。后来张春桥、姚文元和梁效、罗思鼎们在社会主义社会阶级斗争问题上编造的全部反动谬论,是与康生的反马列主义的观点一脉相承的。
究竟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他们的意识,还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他们的社会存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在社会主义时期还有没有效?康生提出的实质上仍然是这样的问题。社会主义不是摆脱了历史唯物论所揭示的客观历史规律的社会,相反,它正是这种规律起作用的必然结果。康生的一套,是以分析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为名,企图抽掉科学社会主义的基石,把人们引导到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唯心史观里面去。
谈到阶级问题,必须把两个不同的概念严格区别开来。一方面,社会各阶级产生或存在的原因,划分各阶级的标准,只能是一个,就是列宁的定义,即它们是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处于不同地位的各个社会集团。恩格斯说:人类历史上“互相斗争的社会阶级在任何时候都是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产物,一句话,都是自己时代的经济关系的产物”(《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423页)。这种概括在任何有阶级的社会里都是适用的。另一方面,在一定经济条件下阶级一经产生,各阶级为了维护或争取它们不同的经济利益,相互间的关系不会只限于经济关系。不同的经济地位决定它们要采取不同的政治态度和思想观点,形成一定的政治力量和意识形态。阶级斗争从来是在经济、政治和思想理论各方面进行的。所以,革命政党在制定自己的政策和策略时,不仅要分析各阶级的经济地位,而且要分析他们在此基础上所采取的对革命的态度和他们的政治思想状况。但是,决不能因此就可以把经济和政治思想同等看待,用两者共同说明阶级产生的原因或划分阶级的标准,更不能离开经济关系而以政治思想去说明阶级的产生或作为划分阶级的标准。
也不能把阶级消灭时出现的复杂情况同一个阶级的产生或存在混同起来。由一定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所形成的各个阶级,它们的政治思想一经产生,就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人们的思想往往落后于他们的社会存在。所以当某一阶级的人们在经济地位改变了以后,他们的政治态度和思想观点往往并不能马上跟着改变,他们的政治思想影响并不能马上清除,而要存在一个或长或短的时间。这种情况并不是社会主义时期所特有的现象。在历史上,在阶级对抗的社会里也是屡见不鲜的。不过社会主义时期由于是一个消灭阶级的过程,这种情况更会大量出现而已。但是象康生那样,认为地主、富农等剥削阶级在失去生产资料二十多年之后,作为一个阶级还存在,则是既不符合事实,又完全违反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想以这个错误的前提作为用政治思想划阶级的论据,证明列宁的阶级定义已经过时,那完全是荒谬的。至于林彪、“四人帮”、康生甚至把剥削阶级出身的子女乃至子女的子女也视为剥削阶级,则完全是封建主义的血统论。其距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学说之远,简直不可以道里计了。
当然,在原来的剥削阶级中间,可能有极少数长期抗拒改造的人,至今仍坚持其反动立场。那也只能看作是反动阶级的残余,而不能视为一个阶级。残余这个东西,是世界上任何事物在消灭过程中都会有的现象。把剥削阶级的残余同在一定经济关系中处于剥削地位的阶级混为一谈,并据此创造出一个划阶级的新标准,就等于拿人有尾椎骨来证明人是猴子一样地可笑。
社会主义就是消灭阶级。社会主义社会从其历史使命来说,或从本质上来说,是一个彻底消灭阶级的社会。我们现在说我们这个社会主义社会在一定范围里还有阶级斗争,是由于我们这个社会主义社会还处于不完全、不发达的阶段,因而不可避免地还存在剥削阶级的残余。我们国家的生产力还很落后,至今还处在建设新制度的过程中,也就是还处在大大发展生产力并相应地改变生产关系的过程中。这种消灭阶级过程中还存在的剥削阶级残余和阶级斗争的现象,当然与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那样的阶级社会不同。但其不同决不是象康生所说的那样,阶级由经济范畴变成了政治和思想的范畴。不同点主要在于,以往的阶级社会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之上的,是少数剥削者对广大的被剥削阶级的统治。那种社会的阶级对立与其社会制度始终一起存在,只有推翻造成这种阶级对立的经济制度,它的阶级矛盾才能解决。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无产阶级专政的目的是最终消灭阶级。尽管高度发展生产力,彻底改造整个经济,完全肃清剥削阶级残余,时间还会很长,但建设、发展新制度的过程终究是一个逐步消灭阶级的过程。阶级的消灭和它的产生一样,完全是由社会生产力的水平和经济条件所决定的。
用政治思想标准划阶级,是康生以及林彪、“四人帮”的阶级斗争理论的核心观点。由于这种观点太荒谬,不能自圆其说,康生又提出什么按劳分配产生资产阶级思想并产生资产阶级的观点,作为用政治思想标准划阶级的补充。他说,在社会主义企业里,“一方面生产是社会主义的,另一方面报酬却是资产阶级法权的,……这就不能不产生资产阶级思想,产生新的资产阶级分子。”然而实际上他们从来没有也不可能真的这样分析。同样的工资收入,跟着他们走的就是所谓“革命领导干部”,反对他们的就是所谓“走资派”。用的还是政治思想标准!至于这种观点在理论上的荒谬就更不用说了。社会主义按劳分配本是建立在剥削雇佣劳动基础上的资本主义分配关系的对立物,是在否定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上产生的,怎么回过头来又变成产生资本主义关系的根源呢?我们这位臭名昭彰的“理论家”,立刻陷入更深的矛盾和混乱之中了。
不管理论上如何混乱和荒诞,对于林彪、“四人帮”一伙的反革命事业来说,康生这个理论“顾问”总算创造出一套“理论”来了。一个政治思想决定阶级成分,加上按劳分配产生资产阶级,有了这两条,还有什么人的阶级成分不可以由林彪、“四人帮”来钦定呢?他们可以借口工人们思想上的不同和分配上的差异,随意地把他们划分为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两个部分,无休止地制造工人阶级的分裂,并打击那些最有觉悟的工人群众。他们可以随意给集体农民加上各式各样的“资本主义”的帽子。他们可以用世界观没有改造好为借口,把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知识分子,宣布为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这种谬论尤其是打击和迫害广大党员和干部的理论。谁在政治上思想上不同意他们,反对他们,谁就是资产阶级、走资派,并且整个共产党内“有一个资产阶级”。而且这些需要由他们来专政的阶级可以不断地按他们的意志“划分”即制造出来,永远不会完结。这样,所谓社会主义社会“始终存在着阶级和阶级斗争”,始终需要由他们来实行“全面专政”,就自然顺理成章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