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发挥“人才优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8-05
第7版()
专栏:埃及通讯

  发挥“人才优势”
  本报记者 邢象超
夏天,是埃及航空运输的旺季。6月,阿拉伯国家的大、中、小学开始放暑假。大批在国外工作、主要在阿拉伯国家工作的埃及教师回国探亲、休假。不少航空公司都为此加开班机。今年,科威特航空公司在一天之内竟加飞了3架波音707和1架747。开罗机场的行李间里,堆满了由国外运回的空调机、冰箱等大件物品,候机大楼挤满了人群。最近,埃及教育部发出通告,协助暑假去海湾勤工俭学的埃及大学生办理签证手续。成千上万的大学生正陆续飞往海湾。这些学生在暑假三个月的劳动所得,足够支付自己一年的学习和生活费用。开罗机场的繁忙景象,生动地反映了埃及同阿拉伯国家之间历史形成的经济、文化上的密切关系。
旅居国外的埃及人有200万。他们每年寄回的外汇达20多亿美元,平均每个埃及人50多美元。这是埃及最大的外汇收入。埃及人出国的主要流向是海湾地区。这是因为,自从石油出口国在取得收回民族资源和民族权利的伟大胜利之后,积累了数以千亿计的石油美元,展开了规模宏大的经济、文化建设,需要大量人力和人才。仅沙特阿拉伯,新的五年计划投资额即达2,500亿美元。据估计,到1985年,海湾阿拉伯产油国需要再增加100万外籍工人,那时,外籍工人总数将比1975年增加一倍。这些外籍工人既包括技术工人,也包括粗工和壮工。
法鲁克是开罗以南约80公里的奎巴巴特村的农民,也是一个泥水匠。他在沙特阿拉伯做工已有两年,每次回国休息四个月。他没有文化,但是,在沙特阿拉伯,语言上没有任何困难。他没有固定工作,只是每日打短工,然而工资所得比在埃及高6倍。如果法鲁克是个熟练的技工,在海湾国家又有固定的工作,那工资收入还要高得多。
阿拉伯国家、特别是产油国,需要埃及支援的不仅限于一般工人。它们更需要受过高等教育的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才。在不少方面,埃及的人才是充足的。同其他阿拉伯国家相比,它具有一定的人才优势。
埃及是个教育事业比较发达的国家。它的艾资哈尔大学,已有一千年的历史,在阿拉伯世界居于权威地位。近年来,埃及政府又花了较大的力量发展教育事业。1979年,埃及教育经费预算为1.4亿埃镑,比1965年增加了10倍,全国在校大学生45万人,等于1965年的3倍多。全国几所著名的大学,每年招生都在1万人上下。中、小学校每年招生人数在100万以上。目前,平均每6个埃及人中就有1个是在校学生。学生多,对提高人民教育文化水平当然是好事,但是,就业也是一个不易解决的问题。今年七月中旬,埃及“劳动力和职业训练部”才向尚未就业的1977年和1978年的大专毕业生和部分1976年中专毕业生8万多人发出就业通知。可见,国内就业不易。因此,有计划地支持出国就业,当然是减少国家压力同时也可为国家取得更多外汇的一个办法。
在阿拉伯世界,埃及的教员、医生、护士是颇有声誉的。
埃及全国有教员26万人。仅阿拉伯国家正式通过埃及教育部聘请的教员即达1.7万多人。应聘教员由教育部统一安排,每4年轮换一次。通过别的途径前往阿拉伯国家任教的埃及教员,为数也很可观。埃及同多数阿拉伯国家中断外交关系,似乎并未影响埃及出国教师的地位。相反,沙特、阿尔及利亚、北也门等国去年都大幅度提高埃及教师的工资。
埃及有正式医生3万多人,其中一半在国外、主要是在阿拉伯国家工作。护士有40%旅居国外。多年来,埃及医疗队伍已经成为阿拉伯国家的共同财富。埃及医生、护士和药剂师的工作,在去年阿拉伯国家卫生部长会议上,受到了普遍的赞扬。
埃及输出人力和人才,是阿拉伯国家之间互助合作、互通有无的一个具体表现。如果埃及同阿拉伯国家的团结能够得到恢复和加强,它在这方面的优势无疑将会得到更大的发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