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改变“计划在先需要在后”做法 面向用户和市场需要 一机部按照订货合同编制生产计划 推动企业努力增产节约,广开生产门路,改进经营管理,加强技术服务工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8-07
第1版()
专栏:

  改变“计划在先需要在后”做法 面向用户和市场需要
  一机部按照订货合同编制生产计划
  推动企业努力增产节约,广开生产门路,改进经营管理,加强技术服务工作
据新华社北京8月6日电 新华社记者黄奉初、于有海报道:今年以来,第一机械工业部开始按照同用户签订的供货合同编制所属企业的生产计划,把历来“计划在先,需要在后”的做法,改成了“需要在先,计划在后”。
此间研究经济改革的一些人士认为,这个新的做法是改革不合理的计划管理体制的一个有效途径。
过去一机部制订计划是采用所谓“水平法”,即事先确定一个总的生产水平,再按照这个水平并参照往年各类机械产品的计划安排情况,制订本年度的生产计划。因此这些计划往往脱离实际,执行中又带有很强的指令性,有些产品明知用户需要,但因为没有计划,不能生产;有些产品明知用户不要,却因为计划规定了生产任务,又非生产不可。这两种情况,都在经济上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和浪费。
从去年开始,情况发生了变化。这一年,国家给一机系统下达的生产计划减少了,而且在这个压缩了的计划中,还有20多亿元的产品用户不要或者退货,一些机械厂因此面临着停产的危险。这种局面促使企业不得不改变一向只对计划负责、不问需要的旧观念,开始面向用户和市场的需要,在计划外生产那些适销对路的产品。去年年底,所属企业通过市场调节生产的机械产品达50亿元,占到当年一机系统工业总产值的14%左右。这样一来,去年全系统总的生产水平不仅没有下降,反而有所提高,有些经济技术指标还创造了历史最好水平。
一机部在制订今年生产计划时,把“需要在先,计划在后”当作一条很重要的指导思想。不论哪种机械产品,只要社会需求量不清楚,决不随便“拍脑袋”,轻率地制订计划。对于部管的200多个大类的机械产品,除了汽车一类比较紧缺的产品,由部里先订出计划指标以外,其余统统由各企业根据承接用户订货合同的多少来确定产品计划。过去规定试制新产品要由部里统一下达计划,今年也把权力下放给企业,只要用户需要而企业又可能做到的,就可以试制、生产,并列入计划。这样产销直接见面,各企业的生产计划有了,一机部汇总起来加以综合编制,全系统符合社会需要的生产计划也就制订出来了。
这种按照订货合同编制生产计划的做法虽然刚刚开始,有些问题还需要研究解决,但对一机系统的生产和工作已经显示出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推动了机械工业的产销结合,开始改变过去那种“生产的不需要,需要的不生产”的状况。大型机床、高精度机床等产品,由于用户订货减少,今年大大压缩了生产,减少了积压;小型机床、冷冻设备等,今年在用户订货猛增的情况下,增加了计划指标。根据实际需要安排生产还扩大了机械工业的服务范围,使用户的各种不同需要得到满足。
——推动了企业努力增产节约,广开生产门路,改变过去那种躺在国家计划上吃“大锅饭”、端“铁饭碗”的情况。
——推动了企业改进经营管理,加强技术服务工作。许多企业根据用户的需要,不仅提供适销对路的产品,而且真正做到“三包”,负责提供配件。现在,一机部不仅在政策上、制度上采取措施,为企业进入市场、开展竞争开绿灯,而且直接派人到十几个经济部门登门拜访,介绍本系统的产品和服务项目,帮助企业揽活,找销路。最近还在北京成立了销售技术服务公司,协助企业打开市场,推动企业开展竞争,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服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