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论多样化发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8-08
第5版()
专栏:思想评论

  论多样化发展
  胡平
天生万物,百态千姿。生物学家告诉我们,在地球上存在的大约几百万种生物中,不仅种与种之间千差万别,就是同一物种内部,也有不同的形态和结构。同是菊花,却奇葩异蕾,万紫千红,色泽芳馨,各有特点。“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苏州姑娘林黛玉由于不了解矛盾的特殊性,对菊花提出了这样的探询。宇宙之邃奥,万物之繁茂,正是从这种矛盾的特殊性而来。唯其如此,大自然才显得生机勃勃,娇俏多姿。如果大自然只有一个模式,一种颜色,例如只有黄色的沙漠或黑色的海洋,那该是多么寂寞和单调!
不仅大自然如此,人类社会也是如此。社会学家告诉我们,在有文字记载的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人类经历了不同的历史时代,有过不同的生产方式和生活内容。人类的文明正是从这多种多样的生产方式和生活内容的基础上,由低级到高级逐步发展起来的。一部文明发展史,积累了琳琅满目、绚丽多彩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珍品!
到了社会主义时代,人们对自然和社会规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因而能够自觉地创造条件,来促进整个社会物质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满足人们多种多样的物质文化需要。社会主义社会是建立在人类几千年来所创造的一切物质精神财富的基础上的,因而从本质上说,社会主义社会应该比以往任何一个社会都更加繁荣昌盛,丰富多彩。
可是,有的同志却不是这样看的。他们认为,社会主义社会既然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由共产党实行统一领导,那就是说,社会主义只能有一种式样,建设社会主义只能有一种方法,社会主义社会中各种事物的发展只能有一种形态,人们对各种问题的处理也只能有一种模式。他们不能想象,社会主义可以有“统一型号”以外的多样化发展的形式。
对于这种单一化的“社会主义”,我们能说些什么呢?早在三十年代,斯大林就曾经嘲笑过所谓
“穿一色衣、吃一种饭”的“社会主义”。斯大林写道:“说社会主义要求社会成员的需要都是平均的,相等的,一律的,要求他们的口味和个人生活都是一律的,说按马克思主义者的计划大家都应穿一样的衣服,吃一样的和同量的饭食,那就是胡说八道,污蔑马克思主义。”
事情无独有偶。在斯大林批判了单一化的“社会主义”三十多年以后,又一种更时髦的贫困化的“社会主义”理论,充斥在解放了的中国大地上。林彪、“四人帮”、康生一伙骗子,把他们一手制造的经济上的贫困化和单一化,文化上的蒙昧主义和专制主义,生活上的禁欲主义和平均主义,以及机械、刻板、单调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统统冒充为当代“社会主义”的“最高成就”。他们标榜的口号是:
“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一切都必须“纯而又纯”。在这伙骗子的破坏下,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面临了真正的危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历史功绩,就在于它在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揭开了思想解放运动的新篇章。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切都受到实践法庭的无情裁判。许多过去的金科玉律被否定了。许多从不敢想的事情现在敢想了。许多过去不可能做的事情现在能做了。广开言路,广开才路,广开学路,广开思路;多种经营,多种联合,多种渠道,多种发展,——这一切已经成为我国新时期中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新特点。这一广一多,短短一两年间,就把多年来我国各方面贫乏单调、作茧自缚、死水一潭的局面打破了,把各方面的工作搞活了。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出现了欣欣向荣的新局面。
社会主义社会是按照社会主义原则组织起来的,建设社会主义需要党的领导。这是不言而喻的。但是,什么是社会主义原则呢?什么是党的领导呢?长时期来,有的人往往给社会主义定下各种清规戒律,把各种同社会主义毫不相干的东西,甚至把吃大锅饭和穷过渡,都贴上“社会主义”的标签强迫人们照办。其实,马克思主义奠基人,除了提出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基本原则外,没有、也不可能给社会主义规定任何具体的框框。人们完全可以按照实际的情况,作多种形式的试验和探索。只要是能促进生产、丰富生活、为群众所欢迎的形式和方法,都有存在的理由和价值。党的领导作用首先表现在集中群众的智慧,制定出适合情况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并且正确地加以执行。我国地广人多,情况千差万别,执行政策必须因地制宜,不能强求一律。过去的一个重大教训,就是把许多东西统得太死,统掉了灵活性,统掉了多样化,甚至把生动活泼的社会主义事业,统成了机械死板的衙门公事。
社会主义社会可以有许多特点,而生产的极大发展,物质文化生活的极大丰富,以及人的才能智慧的极大发挥,应该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特点。贫乏单调不是社会主义的特色,它只能败坏社会主义的声誉。社会主义社会应该是一个多样化的社会,而不是单调划一的社会;是开放的社会,而不是封闭的社会;是能给人们提供多种施展才能机会的社会,而不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社会。社会主义在一切领域,都应该显示出多样化发展的特色。
承认多样化的发展,实际上是承认历史唯物主义的一条基本原理:社会主义是群众的创造,而非个别天才头脑的产物。列宁说过:“社会主义不是按上面的命令创立的。它和官场中的官僚机械主义根本不能相容;生气勃勃的创造性的社会主义是由人民群众自己创立的。”这是社会主义社会公民应该享受的当家做主的权利,是社会主义企业和事业应该享受的自主权利。这种权利保证人们根据实际的需要,无需事事依赖上级的规定和批准,就能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作出灵活的反应,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个没有主动性、不敢独立思考、事事需凭领导眼色和上级决定办事的民族,是没有生命力的,是没有希望的。
“宣扬多样化,就会影响计划化”。有些好心的同志提出这样的担心。其实,多样化和计划化并不是互相排斥、互不相容的,而是互为补充、相辅相成的。计划本身就包含了多样化的内容。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必须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这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优越性之一。但是,计划本身不是万能的。可以有正确的计划,也可以有瞎指挥的计划。实践证明,任何计划,即使是最好的计划,也不可能把十亿人口的生产生活包罗无遗。至于瞎指挥的计划,那对社会只是一场灾难。在这种并非罕见的情况下,有计划的发展往往变成对社会生产力的有计划的阻碍和破坏,变成对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有计划的压制和扼杀。因而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把计划绝对化,而应该允许必要的灵活性。“东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人们有了更多的机会,更多的出路,就能作出更好的选择,把个人同社会更好地连结起来,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宣扬多样化,就是崇拜自发性”。有些同志可能提出这样的疑问。不!多样化同自发性、同无政府主义不是同一个东西。多样化决不保护落后,纵容倒退。多样化是以竞争和创新作为特征的。它是一种动态的平衡:在竞争中显现出优劣,在变动中体现出前进。多样化的价值就在于:有了多样化,才能进行比较和鉴别;有了多样化,才能决定选择和取舍;有了多样化,才能出现竞争和淘汰。多样化能帮助人们打破因循守旧的桎梏,冲破故步自封的罗网,启发人们思索,推动人们创新。多样化是教条主义的天敌,是防止思想僵化的抗凝剂。衙门办事,强求一律,独此一家的习惯做法,才是落后事物的避风港。
“宣扬多样化,就是鼓吹资产阶级自由化!”有的同志可能提出这样的指责。其实,通常所说的
“资产阶级自由化”,是指放弃党性原则,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这样的“自由化”与我们所说的多样化是毫不相干的。我们所说的多样化,是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指导下的多样化。我们不会同意任何人在“多样化”的借口下,把历史上确已过时的反动落后的东西,重新搬上历史舞台。这是历史所不容的,也是人民所唾弃的。当然,在多样化发展过程中,在积极的新事物大量涌现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也会出现某些不健康的、甚至有害的和反动的东西。这该怎么办呢?有些热心的同志似乎从这里抓到了把柄,要把这些有害的坏东西,连同一切他们看不顺眼的好东西,统统划入毒草之列,大兴讨伐之师。确实,在他们心目中,许多过去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东西,大都在可以取缔之列。然而且慢,我们既然是强调法制的国家,就让法律来仲裁吧。除了对一些违反宪法、触犯刑律的东西,应该依法取缔外,对于其余的东西,任何人都无权凭一己之爱好而随意加以打倒。这样说,似乎颇有保护“毒草”之嫌。其实,对于什么是香花和毒草,最好不要先贴标签,而让人们根据长期的实践来作出判断。那些没有生命力的东西,那些确实不健康的东西,即使可以流行一时,最后一定会被淘汰,或者被改造。地里冒出半寸长的苗,到底是香花还是毒草,常常引起很大争论。在没有完全弄清楚以前,是鲁莽从事好,还是谨慎一点好?看来还是谨慎一点好。谨慎一点,当然会暂时保留一些毒草,会带来一些危害,但从总体上看,则在更大程度上保护了香花,会带来更大的好处。这样,可以使某些人不能在“铲毒草”的堂而皇之的名义下,凭一己偏见把香花的嫩苗践踏掉。反对个人迷信,反对终身制,这些在几年之前还是弥天大罪,可以招来杀身之祸。曾几何时,却被证明是真理了。一个有生命力的社会,是不怕人民进行严格鉴别和自由选择的。这需要求实精神,更需要勇气。然而这正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色。社会主义的力量就在这里,希望也在这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