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阅读
  • 0回复

飞速发展的新加坡经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8-08
第7版()
专栏:

  飞速发展的新加坡经济
  王志光
新加坡是一个只有600多平方公里的岛国,地少人稠,自然资源贫乏。但是,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新加坡的经济得到飞速发展,从不发达国家跨入了“新兴工业化国家”的行列。新加坡经济发展的显著成就,在亚洲和世界都是引人注目的。
新加坡于1965年宣布独立,成为共和国。独立之初,它经济结构畸形单一,国际收支大量逆差,失业问题严重,人民生活水平很低,住房紧张,文化、教育、医疗卫生落后,甚至连吃水都要依赖邻国提供。当时,新加坡总理李光耀曾经说:“我们继承了所谓英帝国在东南亚的首都,但却从帝国的腹地分割出来。问题是如何谋生?如何生存?这并不是发展经济的一个理论问题。这是两百万人民生死存亡的问题,我们必须面对1965年的世界现实。”
为了求得生存和发展,新加坡决定走工业化的道路。新加坡政府因时制宜,因地制宜,订出了同新加坡社会经济相适应的发展工业的计划,采取一系列措施,推行吸引外国资金和技术发展本国工业的政策,使新加坡经济逐步从过去以转口贸易为中心的单一经济发展成为以制造业为中心的多样化经济。到1968年,国内生产总值已达到1965年的十倍,其中,工业产值增长40倍,出口贸易率增长60多倍。1979年国内生产总值是181亿新元(一新元合人民币7角2分),其中供出口的工业产品占65%。被称为新加坡国民经济三大支柱的工业、贸易和旅游业,在短时间内,都有了高速发展。
制造业是新加坡经济的最主要部门。1977年新加坡制造业的增加值已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1%,制造业出口占出口总额的60%以上。1979年新加坡制造业增长率达14%,技术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新加坡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钻油台建造国,成为东南亚海域钻油活动的后勤基地。新加坡也已成为仅次于休斯敦和鹿特丹的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1975年日产量即达100万桶。近年来,由于国际市场对消费性电子产品的需求扩大,新加坡的电子电器工业发展很快,电子产品出口额在亚洲已居第三位。
新加坡号称“以商立国”,是东南亚的贸易中心,贸易地区遍及全球。1979年全年贸易总额达693亿新元,相当于311亿美元。新加坡的对外贸易虽然有赤字,但国际总收支每年都有盈余,1978年盈余十四亿四千多万新元,外汇储备高达115亿新元。新加坡是亚洲的重要美元市场,全世界50家大银行,有45家在那里设了分行。它不仅是东南亚的金融中心,而且是世界第四金融中心。
旅游业的发展为新加坡赚取了大量外汇,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新加坡没有名山大川和名胜古迹,为了吸引游客,在市内广建中国式亭台楼阁,开辟公园、花园、高尔夫球场、游泳池等,增建旅馆,千方百计为旅游者提供方便。近两年来,每年都有两百多万游客到新加坡游览,仅1978年新加坡的旅游收入就达12亿新元。
新加坡按人口计算的平均国民收入1970年2,825新元,到1979年已上升到8,232新元,在亚洲仅次于日本。独立初期失业人数高达全国劳动力人口的10%以上,现在,失业问题基本上解决。新加坡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居住条件都有了显著的提高。
为了把工业化向前推进一步,新加坡政府去年提出了重整经济结构的重大措施。这个被称为新加坡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内容是以大幅度提高工资,迫使工厂企业走向机械化、现代化,减少使用劳力,逐步淘汰效率较低的劳力密集工业,加速发展资本技术工业。新加坡经济发展局已提出把自动化器材组件、电脑和电脑附属配件及软件、电子仪器、光学仪器和器材等11项高技术工业作为八十年代工业发展的重点。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新加坡正在采取各种措施,加紧培训科技人员;促进企业更新设备和提高自动化程度,逐步把劳力密集、低技术的企业变为资本和技术密集的企业;放宽条件鼓励国内外投资。
新加坡的国民经济发展在取得显著成就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由于外资比重大,转口贸易和出口工业产品都依赖世界市场。因此,资本主义世界一有风吹草动,新加坡经济就要受到影响和冲击。对此,新加坡正在采取一些措施,尽可能防止外资大量流入给新加坡经济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