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为加快人才培养提几点建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8-09
第4版()
专栏:

  为加快人才培养提几点建议
  上海交通大学科研处 张炳钰
  改革传统的办学方法
解放以来,我国培养了一大批科技人才,但独树一帜、有突出创造的科学家不多。这是因为我们的学校都是采用同一种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同一种模式培养学生,在客观上压抑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能力。我认为,这种办学方法必须加以改进。
一、逐步将大学助学金制度改为奖学金制度。奖学金是鼓励学生奋发学习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应逐步将现行的助学金制度改为奖学金制度。同时,对优秀学生的选拔也要相应形成制度。例如,全国和各省、市、自治区每年应举行单学科的竞赛,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和外语等;各个学校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定期开展比赛,进行选拔。对选拔出来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除发给奖学金外,还必须采取“因才施教”的特殊培养方针,及早发现,多“施肥”,并允许跳级、提前毕业和免试升学。
二、改革毕业生分配制度。拔尖的优秀学生在毕业时,应给他们以选择职业和工作单位的自由。这样,有利于保护和发展他们特殊的创造能力,使他们的天才得到最充分的发挥,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真正为国家培养一些出类拔萃的科技人员。
三、允许优秀学生选学第二专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学科越来越趋向相互交叉和综合,边缘学科和新兴学科也发展很快,这种趋势要求科技人员具有较广的知识面。我国的大学生,一入学就定终身,既不能改专业,也不能再学第二专业,这对培养人才是不利的。因为许多学生在入学前选择专业时,在很大程度上受家庭、社会影响,所选专业不一定合乎自己的专长;也有的学生,对所学专业不甚了解,选择时带有很大盲目性。因此,我们应当鼓励和支持学生,在学好第一专业的基础上选学第二专业。我国高等学校单科性的学院多,综合性的大学少。最近,上海市五所高校(复旦、交大、同济、师大、一医)组织了教学、科研、实验室、图书情报等协作组,实行理、工、医结合,互通有无,打破了封建割据式的体系,为建立密切的横向联系创造了条件,也增加了学生选择第二专业的可能性。但需逐步取得经验,加以推广。
大力培养研究生
大力培养研究生,是解决科技队伍青黄不接的战略措施之一。研究生应该成为我国今后高级科研人员的主要来源。
为了扩大招收研究生的数量,除增加招收脱产研究生外,还应多招收在职研究生。在职研究生的年龄可适当放宽,每年用一半时间学习,学制也应适当延长。只要通过各门功课的考试,就可以取得在导师指导下撰写毕业论文的资格,如通过答辩,同样能取得博士或硕士学位。
此外,要积极鼓励报考跨专业的研究生。如学电子技术、力学专业的,可投考生物工程专业;学数学专业的,可投考力学专业等。培养方式不必拘于一格,除在国内各高校中“广开师路”挖掘导师力量和选派研究生到国外学习外,还可以请一些国外著名学者,定期回国指导或函授,为我国培养研究生。
加强电视教育
欧美各国为了防止在职人员的知识水平落后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都十分重视用多种形式对在职人员进行培训。其中电视教育发展更快。目前,我国虽然在电视节目中安排了科技教育时间,但因时间和频道的限制,远不能满足科技人员的需要。为了不影响电视新闻和文艺节目的播放,建议开辟“科学教育”电视专用频道,扩大电视大学,为在职科技人员的进修创造条件。同时,为鼓励在职青年和社会青年奋发学习,省、市高教局可以成立考试委员会,每年对自学青年进行大学课程考试,合格者,发给自修大学毕业证书,作为有关单位对其考核、提职、提薪的重要依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