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阿富汗的陷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8-09
第7版()
专栏:随笔

  阿富汗的陷阱
  司马达
十九世纪奥匈帝国的皇家参谋长康拉德·冯·赫岑多尔夫已经死去不知多少年了。如今只有从发黄的史书中才能找到他早已被人遗忘了的名字。可是,据西德《世界报》报道,这个曾经为哈布斯堡王朝立下汗马功劳的奥地利元帅,最近忽然引起了苏联驻维也纳武官的兴趣。这倒不是为了搜集史料给他撰写传记,而是想从有关他的军事著作中研究他当年指挥山地战的经验,以便提供给莫斯科的苏军总参谋部去对付远在阿富汗的山地游击队。
这个小小的事实,反映出新沙皇在阿富汗的处境有多么狼狈,说明他们在军事上实在无计可施,不得不从故纸堆里去向欧洲老牌殖民帝国的武库求教了。
从去年年底入侵阿富汗以来,已经近八个月了。想当初莫斯科挟其重兵长驱直入之时,是何等的猖狂得意啊!他们原先以为,只要出动大批飞机、坦克、大炮和几个师的兵力,就可以马到成功,轻而易举地征服那些留着胡子、穿着长袍、手里只有长枪马刀的阿富汗山地游击队,使整个阿富汗民族乖乖地臣服于新沙皇。那料到,事与愿违。不管莫斯科如何增兵扩战,向阿富汗山地倾泻多少钢铁和弹药,阿富汗游击队还是象巍然屹立的峭壁那样坚不可摧。
据《世界报》说,苏军“原来的任务是要在压路机式的炮火下埋葬敌人”,可是,莫斯科的现代化武器装备,在崎岖的山地中无法施展威力。而笨手笨脚的侵略军士兵,却成了熟悉地形、出没无常的游击队的猎捕对象。在喀布尔北部的一个山地隧道里,苏联一支摩托化部队遭到了伏击。他们“花了好几天时间才把烧毁的残骸拖出了窄小的洞口”。七个多月来,阿富汗游击队战士在血与火的战斗洗礼中发展壮大,愈战愈强;而喀布尔机场上则经常堆满了待运回国的苏联侵略军的尸棺。每月伤亡一千人的惨重代价,成了莫斯科有目共睹的失败的证明。
有一个美国记者在阿富汗实地采访以后写道:今天在那里是“十八世纪的人打的一场二十世纪的仗”。要是光从武器装备上说,情况确是如此。因为那些仍然过着幕天席地游牧生活的土头土脑的阿富汗山民,面对着一个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最新式武器装备起来的强大敌人。然而,这个武装到牙齿、看来不可一世的敌人,却对付不了一个游牧民族的血肉之躯,因为那些剽悍的部落民和牧羊人的血肉之躯里边,蕴藏着捍卫民族独立的不可动摇的钢铁意志。
“我们要杀到俄国人全部回去,即使我们全部牺牲也在所不惜。”这就是阿富汗游击队的豪言壮语,这就是整个阿富汗民族的响亮回答。
今天,那些在峡谷、隘口和山地伏击苏军车队的阿富汗游击战士,在喀布尔、赫拉特和坎大哈英勇抗暴的阿富汗工人、学生和穆斯林市民,可能还不太了解他们的斗争的深远意义。但是远在太平洋、大西洋两岸的人们应该懂得,阿富汗的这一场战争,其影响是决不局限于阿富汗这个小小的山国之内的。因为它牵制住了苏联社会帝国主义的力量,起着阻遏和挫败新沙皇南下印度洋的战略的重要作用。如果莫斯科在阿富汗得逞,那么这个地区的其他国家就会跟着遭殃。要是新沙皇陷在一场旷日持久的侵略战争中不能自拔,那么它向全球扩张的力量就会受到削弱。这正是阿富汗人民的斗争同整个世界局势相关联的原因所在。
克里姆林宫的这匹战马,已经困在阿富汗山地中了。莫斯科是决不会就此停步的。它还要投入更多的赌注,向阿富汗的陷阱更进一步。可是,英勇的阿富汗人民将会表明,他们在十九世纪赢得了赶走英国殖民者的胜利,他们也一定会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赢得驱逐俄国佬的胜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