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阅读
  • 0回复

在计划统计工作中应用部门联系平衡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8-11
第5版()
专栏:

在计划统计工作中应用部门联系平衡法
张守一
长期以来,我国计划统计方法存在许多问题,一直没有很好解决,如从什么出发搞好综合平衡;主观主义的高指标;重视年度计划,忽视长期计划;条块结合得不好,指标不协调,给经济管理带来不少困难;计划多变,给经济建设造成很大的浪费和损失;等等。这些情况说明,计划统计工作需要应用一些先进的、被实践证明的科学方法。特别是从今年开始,我们要制定长远设想、十年规划和五年计划,更需要注意改革计划统计方法,加强综合平衡,提高社会生产的经济效果,以适应四化建设的需要。在计划统计工作中广泛应用部门联系平衡法,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帮助解决上述问题。
部门联系平衡(西方叫做投入产出分析),是应用数学方法和电子计算机,研究各部门、各地区、各企业的内部和它们之间的经济联系,研究环境保护、人口和教育等等社会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和科学预测的一个重要方法。这个方法是美国经济学家瓦·列昂节夫于1936年正式提出来的,它的基本内容包括理论基础、平衡表和数学模型三个方面。
投入产出分析的理论基础是瓦尔拉的全部均衡论和其他庸俗经济理论。瓦尔拉及其追随者认为,国民经济通过供求关系和价格波动可以自动地均衡发展。资本主义社会频繁发生的经济危机,早已从根本上否定了这种错误观点。在西方国家的投入产出表中,不划分生产领域和非生产领域;在国民收入的分配中,把劳动收入与剥削收入混为一谈;不划分初次分配与再分配的界限,造成收入重复计算;等等。
我们主张的部门联系平衡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社会再生产的科学理论,与投入产出分析的理论基础有本质的区别。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国民经济是由各生产部门和非生产部门组成的不断变化的有机整体,这个整体中间存在错综复杂的经济联系。每个部门的生产过程同时就是消费过程,它一方面生产出产品,另一方面吸收劳动力,不断地消耗原材料、燃料和动力,磨损机器设备。社会产品是由使用价值不同的各部门产品组成的,它们按其实际用途划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按其使用方向形成补偿基金、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它们的价值要素是由转移价值(C)、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V)和剩余劳动创造的价值(M)组成的。社会产品及其各个部分通过价值补偿和实物替换(更新),通过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蜘网般的复杂联系。
部门联系平衡法的应用是通过编制各种不同类型的平衡表来实现的。这些平衡表有统计(报告)的和计划的,实物的和价值(按货币表现)的,有产品的、劳动消耗的、固定资产(或生产能力)的和基建投资的部门联系平衡表,有全国的、地区的、部门的和联合企业的,有地区之间的,地区—部门的,有静态的和动态的以及其他各种平衡表。
部门联系平衡法的应用还要建立和求解相应的经济数学模型,它使我们能根据平衡表提供的资料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各种经济计算,尤为重要的是能在直接消耗系数(纯部门平均消耗定额)的基础上计算完全消耗系数。所谓完全消耗系数,是生产单位最终产品(在静态模型中最终产品是用于生活消费和扩大再生产积累的产品)在国民经济连锁联系中对某种生产资料的全部消耗量。完全消耗系数是应用数学方法和电子计算机计算出来的,它的经济含义可用采煤对电力的消耗为例来说明。采煤需要直接消耗电力,这是它的直接消耗。同时,采煤还需要消耗坑木、钢材和磨损设备等等,而生产这些产品又需要消耗电力。这种电力消耗对采煤来说是间接消耗。生产坑木、钢材和采煤设备除消耗电力外,还要消耗其他各种物资,它们的生产又需要消耗电力,等等。由于生产过程中的经济联系极其复杂,采煤对电力的间接消耗可以一次又一次地推算下去,直到下一次计算的结果与上一次相比可以略而不计时为止。单位最终产品的生产对某种生产资料的直接消耗与间接消耗之和,即是完全消耗系数。
从50年代初开始,投入产出分析在西方各国广为流传,美国官方已经编制了5个价值平衡表:1947年的平衡表划分为459个部门,1958年为86个部门,1963年为370个部门,1967年为367个部门,1975年为700个部门。50年代末期,这个方法传入苏联和东欧各国。据了解,南斯拉夫每两年编制一次平衡表;匈牙利每年编制简化的平衡表,每五年编制一次详细的平衡表。
我国从1961年开始研究这个方法。1975年国家计委计算中心在有关单位的协助下,试编了我国1973年61种产品的实物平衡表;山西省已经着手试编我国第一批地区平衡表;一些部门和联合企业也在应用这个方法。
联合国成立了“投入产出协会”,由列昂节夫任主席,从1950年起到1979年,召开过7次投入产出法国际会议。联合国统计处已经把投入产出表纳入国民核算体系,作为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据不完全统计,世界上已有将近100个国家和地区编制了各种各样的平衡表。其作用主要有:
第一,加强经济分析,如分析两大部类及其交换关系、农轻重、生产与基建、生产与运输、生产与生活、消费与积累等等比例以及其他经济结构;分析生产计划与生产要素(生产性固定资产、劳动力等等)之间的平衡关系;研究各种重大问题,如计算接近价值的价格,评价投资效果和搞好生产力布局;研究人口和教育问题,等等。
第二,进行经济预测。这又分为局部测算和全面预测两个方面。局部测算是指对将要采取的各种技术和经济措施测算其全部影响,如提高或降低产品价格,加快或放慢某些部门的发展速度,采用某些重大的技术措施,提高职工的工资,等等。对将要采取的这些技术和经济措施,应用这个方法在电子计算机上进行模拟,可以测算出它们可能产生的影响,了解经济活动由此而发生的变化趋势,以便使领导决策掌握主动权,避免盲目性。
全面预测是根据人口的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扩大再生产等其他需要,确定计划期间最终产品及其构成的几个方案,利用各种完全消耗系数或完全占用系数,用电子计算机算出各部门产量计划的几个方案,拿它们同现有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比较,以便从中选出一个较好的计划方案。
由此可见,应用部门联系平衡法编制年度、五年和长期计划,可以解决从最终产品出发进行综合平衡的问题。各部门、各地区之间的联系极为密切,其他部门和地区都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孤立地从一个部门和地区出发,很难有科学根据地确定它们的生产规模、结构和发展速度,而通过编制部门联系平衡表,有助于解决这个问题。同时,应用这个方法还为衔接单个的物资平衡表同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等综合指标,为协调各部门和各地区的比例关系,提供了重要的保证,有利于防止计划多变和主观主义的高指标,可以促进条块的结合和指标的协调,使各方面各得其所,以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取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果。
第三,对经济管理现代化有重要意义。电子计算机是实现经济管理现代化的极其重要的工具,但计算机不等于管理现代化,只有制定出一整套适合于企业、地区、部门和中央经济管理机关的经济数学模型,才能实现上述目标。否则,计算机只能进行资料汇总,起一个“大算盘”的作用,管理现代化仍然是一句空话。可以预见,部门联系平衡模型将是整个经济数学模型体系的一个重要部分。
到目前为止,部门联系平衡静态模型比较成熟,可以实际应用,也有很大的作用,但它不能全面而真实地反映一切经济活动,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进一步发展。部门联系平衡法有以下几个发展方向:
一、通过引入时间因素建立动态模型,使它能反映经济发展过程,特别是反映基建投资对生产发展的影响,计算生产计划对生产要素的需要量,以便使前者有充足的资源保证。
二、与数学规划相结合。部门联系平衡表可以反映经济情况,但不能解决经济最优化问题。例如,这类平衡表可以反映经济结构,但这种结构是否合理,存在什么问题,计划期间如何调整,作到以尽可能少的劳动消耗取得尽可能大的最终成果,它们不能解决这些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把部门联系平衡法与数学规划结合起来,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求出目标函数的极值(最大、最小)。
三、建立经济计量模型。部门联系平衡法的长处是能反映各部门、各地区、各企业的内部和它们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但国民经济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有机整体,除技术经济联系外,还有许多经济机制在发生作用。如果把技术经济联系孤立起来,不考虑其他经济机制的影响,经济预测就不可能提供令人满意的结果。为了全面地、真实地反映国民经济的复杂关系,需要建立经济计量模型,把部门联系平衡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