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我爱我的祖国”——记索马里艺术家卡尔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8-11
第7版()
专栏:

“我爱我的祖国”
——记索马里艺术家卡尔西
刘厚明
大幕在隆隆的非洲鼓声中徐启,站在合唱队中间的一位演员吸引了我的注意——看去他已年逾五旬,两鬓染霜,棕色方脸,眼神深沉。他左腋下夹着铝制拐杖,右手拄着黄木手杖,显然是个下肢残废的人。当他移步台前准备领唱时,剧场里突然迸发出一阵波涛般的掌声。这掌声,使我敏锐地意识到他在人们心中受到多么尊敬与热爱。
他就是阿甫杜拉希·卡尔西。在殖民主义统治时期,他用歌声鼓舞人民为争取民族解放而斗争,受过殖民当局的迫害。独立以后,政府向他颁发了“民族英雄勋章”。
卡尔西用纯朴舒润的歌喉领唱《独立之歌》,他不能用手势表达感情,但歌曲中那种民族解放的大喜悦,却从他喜泪盈眶的眼睛,充分地流露出来。当歌曲进入高潮时,他情不自禁地用他那铝杖和木杖,在舞台地板上敲击起来,身姿如舞。清脆的敲击声与沉雄的非洲鼓声,巧妙和谐地交织在一起,溶合成更加欢快活跃的气氛。于是,上千名观众也情不自禁地随着节拍鼓掌、踏足,整个剧场激荡起狂欢的热浪……
后来我有机会会见卡尔西,他身穿灰色西装,迎着我们柔和地笑道:“和中国朋友见面,正是我所渴望的。”卡尔西1967年访问过中国,创作过一首歌曲,赞扬“新中国是一朵花,为世界人民而开放……”他热情地为我们轻声唱起来。那歌声,叩打着我们的心扉,彼此立刻感到十分亲近。
卡尔西幼小时因病双腿致残。他的艺术活动始于1954年。那时,索马里北区还在殖民者统治下。人民群众风起云涌的解放斗争,激发了他决心用歌声和人民一起战斗!从此,在街头,在牧场,在黑人集市上,人们常常看到一个架着双拐的歌手,站在人群中演唱:“我们手无寸铁,就用盖牛棚的棍棒同殖民者斗争!宁肯在斗争中流血,也不做奴隶偷生……”卡尔西的歌总是用朴素的语言和火热的激情,拨动人民群众的心弦,鼓舞他们为拯救祖国和自己的命运而战斗。
在那黑暗的年代,殖民当局终于发现卡尔西是个“危险的歌手”,派出秘密警察盯梢。聪颖的年轻歌手便把他的战斗性歌曲,披上了一袭爱情的外衣:他歌唱一个不幸的姑娘,容貌美丽却不能和小伙子相爱结婚,为什么?因为她有个凶狠的后娘,使她不能“独立自主”……这种“爱情歌曲”,使特务无隙可乘,而群众完全懂得“不幸的姑娘”指的是谁,“凶狠的后娘”指的又是谁。“姑娘啊,姑娘!我们怎能和你永远悄悄相爱、遥遥相望?我们要赶走你的后娘,让你获得解放!”听众为“姑娘”——祖国的命运而流泪了,胸中燃起同殖民者抗争的怒火。
在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索马里北区人民,举行过多次反对殖民主义的示威游行。卡尔西的歌声,号角般响亮地飞扬在游行队伍里。1960年6月26日,独立的旗帜终于升上了索马里蔚蓝的天空。独立以后,卡尔西继续辛勤创作和演唱,他创作的歌曲共达一百五六十首。在我们访问索马里期间,不管是孩子们为我们唱的《中索友谊之歌》,还是青年们唱的《我们是青年爱国者》,都是他的作品。
“是什么使你的艺术生命如此充实而蓬勃呢?”我问。
卡尔西沉思片刻,答道:“我爱我的祖国,尽管她历史上灾难深重,今天也还比较贫困……”他的寓意深长的话语,不正道出了我所见到的成千成万索马里人的心声吗!
告别这位老艺术家时,已是深夜了。我仰望非洲之角辽阔的星空,觉得今夜星光分外璀璨…… 〔汪二可 插 图〕(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