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勇于探索 颇有新见——《太平天国兴亡史》评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8-12
第5版()
专栏:书评

勇于探索 颇有新见
——《太平天国兴亡史》评介
莫永明
茅家琦、方之光和童光华合著的《太平天国兴亡史》,最近已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茅家琦等同志是解放后成长起来的史学工作者,长期从事中国近代史和太平天国史的教学、研究工作。本书是他们历年教学和研究心得的汇集。由于作者注意努力汲取已有的研究成果,力求有所前进,因此,本书与一般太平天国史著作相比,颇具特色。
注意材料鉴别,取舍审慎,是本书的显著特点之一。太平天国史料“汗牛充栋”,真伪混杂。考订辨伪,一向是太平天国研究者的重要工作。《兴亡史》引用中外文资料一千余条,其中不少是经作者仔细考证鉴别后使用的。如《黄生才供词》,有人认为是真实可靠的。作者将供词内容与太平天国历史、典章制度进行对勘比较后,认为供词是不可信的,因之《兴亡史》在叙述北伐援军主帅时,就没有根据供词内容定为黄生才。又如关于《太平天国起义记》中记述《原道觉世训》的写作时间是否可靠,作者查阅了该书英文版,发现了简又文翻译中的错误,又根据《太平天日》的有关内容,加以考证,得出《原道觉世训》是洪秀全在1847年上半年以后所写的结论。尽管这些结论是否正确尚可讨论,但作者在资料使用上的审慎的治学态度,是值得提倡的。
勇于探索,形成独立见解,是本书另一特点。作者在写作《兴亡史》以前,曾对太平天国革命过程中的若干重大问题进行过较为深入的研究,发表过不少有影响的论文,为《兴亡史》的成稿作了比较扎实的准备。在本书写作中,作者将自己历年的心得融会贯通,使《兴亡史》具有自己的个性。如洪秀全是否创立“拜上帝会”问题,作者在仔细分析太平天国官方文书和清王朝官私方面的记载后,认为洪秀全没有建立“拜上帝会”,所谓“拜上帝会”是地主阶级强加给拜上帝的人的一个称号。关于建都天京是否战略错误,作者从当时敌对双方的力量对比、太平军起义以来的战争得失,联系朱元璋和黄巢起义成败的历史经验进行详细的比较分析,认为“建都天京,建立后方基地是正确的”,并不是战略错误。对洪秀全的思想体系,作者认为洪秀全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平等思想,是中国农民在长期反抗斗争中的革命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洪秀全革命思想的资料来源中,有儒家的大同思想,也有基督教与《劝世良言》的影响,但《劝世良言》并没有给洪秀全带来革命;洪秀全虽然反孔,但他同时又接受了儒家的宿命论和三纲五常。作者指出:三纲五常、天子专制是中国式“皇权主义”的重要特征,洪秀全正是一位“皇权主义者”。对太平天国的土地政策,本书认为“从《天朝田亩制度》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到‘照旧缴粮纳税’,承认腐朽的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合法存在,这是一个退步”,并用发展变化的观点将前后期土地政策串起来予以解释。对学术界有争议的太平天国人物评价,作者也都发表自己的见解。尤其是在李秀成评价问题上,作者在论述太平天国后期的历史时,写出了李秀成在军事、政治和经济方面的主要活动,对他被俘前的功过作了中肯的小结。对李被俘后的表现,作者采取了分析态度,认为李秀成被俘后向敌人乞降,气节有亏,是他一生中一个严重污点,但李在生命最后一刻,又回头怀念洪秀全,尽忠天国。向敌人乞降“是个立场问题”;回头革命,“也是一个立场问题”,因之不能把农民革命领袖李秀成的名字从太平天国历史上抹掉,“他对太平天国的重大贡献也是客观存在的”。
可以看出,作者在对太平天国发生、发展直至覆亡的全过程的理解上,已经基本形成了一整套自己的见解。学术贵在独创。我们既需要“述而不作”的历史事件介绍性的著作,更欢迎通过艰苦研究,有所创新的一家之言的专著。从这一点上说,《兴亡史》中所持的见解,对于深入开展太平天国史研究,是一个有价值的贡献。
重点突出,主线清晰,结构严谨,是本书又一个特点。太平天国革命从金田起义到天京陷落,前后坚持14年,转战18省,如果加上洪秀全的早期活动与太平军余部的斗争,时间更长,涉及面更广。这样一部历史究竟怎样写?从已出版的有关著作看,有的采用中国传统写史的方法,分纪传表等内容,如罗尔纲的《太平天国史稿》;有的采用按历史顺序以编年为主,如郭廷以的《太平天国史事日志》;有的采用编年与记事本末相结合的方法,如简又文的《太平天国全史》、牟安世的《太平天国》等。《兴亡史》基本上与后者同一体例,但在叙事上注意重点突出,力求避免插入详细考证、说明及将他人论点移入的做法,使主线清晰,别具一格。从纵的方面看,作者按照历史进程组织材料,论述问题;从横的方面看,则灵活变通,不拘泥于时间先后,而是根据实际情况,集中材料作专门讨论。这样既纲目清楚,主次有致,又纵横交叉,有血有肉,使读者印象完整深刻。作为太平天国的专史,作者不仅注意到太平天国的政治军事斗争,还注意到经济、思想文化方面的叙述。特别是对太平天国文化艺术部分的介绍,弥补了同类出版物在这方面的不足。
值得一提的是《兴亡史》附有数量较多的照片和地图。27幅图片中,《天京附近形势图》、《天京城内形势图》是经过详细调查考订后精心绘制的;《南京朝阳门》、《仪凤门》、《当年鼓楼亭》等照片,则是第一次与读者见面。这些图片有一定的直观作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