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5阅读
  • 0回复

一束玫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8-12
第8版()
专栏:连载

兴隆访归侨
三十年前还是荒山野岭的兴隆,在归国华侨辛勤的耕耘下,建立了一座盛产热带植物的农场,兴隆也从此变成华侨之乡。
兴隆的气候十分炎热,我刚从农场访问归来,漫步在园中的树荫下。在小径上,一位青年画家正在为一位老华侨画像。我停步在画家身后,从油画的人像联想到另一位刚访问过的老归侨……
这是一家在1951年回国的马来亚归侨,是第一批开辟农场的元老。老先生原是马来亚的矿工,因为“共产党嫌疑”被捕入狱二年半。在狱期间,妻子为生活所迫,卖儿活命。出狱后便全家回国。他非常满意回国后的生活,特别感谢在政府的照顾下,七个儿女都长大成人,各有职业。他说:生活虽然不富裕,但安定不愁柴米,这不是马来亚的矿工所能企求的。目前,他已退休,在家含饴弄孙……
有点累,我顺步到前面的空椅上坐下,同老先生聊起天来。突然,画家说我妨碍他的工作,因为老先生在说话时,为了面对着我而换了姿态。画家把我的椅子搬到他旁边,他说:这样各得其所。其实,我还是妨碍他的工作,因他已停下画笔,向我抒发心中的感慨。
也许艺术家都有一种共通性,相逢不必曾相识。画家道出满腔爱国情怀,同时语语切中时弊。他说:目前我们有些青年正处在信仰、信任、信心的危机中。因为他们刚度过一个混乱的年代,那个年代留给他们的只是混乱、颠倒和失望。要想顺利推展四个现代化,首先要引导这些青年重新产生信仰、信任和信心。
老华侨一边让画家作画,一边参加谈话。他是在1960年回国的印尼归侨。归国前原是一个少有所成的商人,希望回国后有所贡献,开始几年还可以,后来就遇上那场“史无前例”的大风暴,愿望成了泡影,子女也抱怨误了他们的前途。老先生感慨地说:我们追求的岂仅是一份安定的生活,我们还有抱负,还有理想。他觉得在农场二十年所付出的血汗,收不回应得的报酬。我无言地看着他,心里在想:在那十年动乱时期,岂止他收不到应得的报酬,在中国,又有多少人收到他们应得的报酬?但愿这段历史永不再重演!
(1980年3月5日)
?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