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0阅读
  • 0回复

与人民同悲欢——叙事诗集《海峡情思》读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8-12
第8版()
专栏:文艺新书

与人民同悲欢
——叙事诗集《海峡情思》读后
章明
读了《海峡情思》(罗沙著,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里的四首叙事诗,那朴素亲切的诗句,那并不曲折离奇而又新颖可喜的情节,那男女主人公——普通劳动者的命运和遭遇,使我心弦为之震动不已。
正如抒情诗不是照相机,不能满足于拍摄到一个真实的生活场面一样,叙事诗也不是新闻报道,不能在如实反映情况面前止步。罗沙同志当过兵,走遍了厦门前沿的许多岛屿,跋涉到遥远的西藏,访问过台湾海峡西岸的渔村和南海之滨的侨乡……每到一处,他都深入了解当地群众的平凡而不平淡的生活,有欢笑也有泪水的历程。于是,在他的笔下就出现了一对年轻的藏族恋人为埋葬奴隶制度,为纯真的爱情而拚死搏斗的壮美画面;出现了善良贤慧的侨乡少妇盼望流落海外的丈夫归来,含辛茹苦数十年终于有了喜讯的感人故事……
发自内心的真实感情是造作不来的。《海峡情思》虽不能说是如何辉煌壮丽,也存在少数写得较粗糙的章节,但它好就好在人物和故事真实可信,诗风质朴真挚,抒情与叙事毫不牵强地溶为一体。比如:“草地上的青稞堆成山,卓玛却吃不到一碗糌粑;草地上的羊群多如云,卓玛却喝不到一杯奶茶。”(《卧狼山》)“年年新春给你缝新衣,一件件呵压在箱笼底;节节喜庆给你酿米酒,一斤斤呵储在瓮坛里。”(《海峡情思》)这些诗句就非常生动感人。
与人民同悲欢,深情抒写主人公的命运,这是我国叙事诗的优秀传统。《孔雀东南飞》、《木兰辞》、《琵琶行》以及杜甫的“三吏”、“三别”都有这个特点。同样,新诗里的叙事名篇如《王贵与李香香》、《漳河水》、《杨高传》等等也莫不如此。我觉得罗沙同志是在继承这优秀传统的道路上前进的,而这,也正是我读这本诗集时感受最深之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