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过去穷得“丁当响” 如今面貌大变样 袁家大队青年干部带领社员治穷致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8-13
第1版()
专栏:

过去穷得“丁当响” 如今面貌大变样
袁家大队青年干部带领社员治穷致富
据新华社西安8月12日电 新华社记者报道:10年前“耕田找不到牛,干活选不出头”的穷队——陕西省礼泉县烟霞公社袁家大队,如今变成全省有名的冒尖大队。
袁家大队由穷变富,主要是有一批有革命理想,有文化,思想活跃,懂得按经济规律办事而又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青年组成的领导核心。这个大队4名主要干部都是中学毕业生。社员夸他们“既敢干,又会干。”
袁家大队在10年前粮食亩产只有160多斤,在那之前,7年未交过公粮,未给社员分配过钱,全队还欠债上万元;全大队除两户哑巴、残废人外,家家成年男子都轮流当过队长。1970年,25岁的回乡合同工郭裕禄,开始任大队长,1972年又担任大队党支部书记,他任用中学毕业生王志学、张文西、郭建军这些青年人,分别担任大队党支部副书记、副大队长。以这些有为青年为核心,团结起全大队社员艰苦创业,治穷致富,把穷得“丁当响”的队,改造成陕西省农村最富的“冒尖队”。
在治穷致富的斗争中,郭裕禄等青年干部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才干。他们思想活,路子宽,冲破林彪、“四人帮”制造的种种“禁区”,千方百计广开财路。在下功夫改造农田,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大搞工副业生产。
1979年农副业总收入提高到23万多元,平均每人一千多元。粮食亩产增到1,650斤,增长了9倍;大队公共积累达45万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