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黑龙江逐步建设农村小城镇 把公社所在地建成为基层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服务的中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8-13
第2版()
专栏:

黑龙江逐步建设农村小城镇
把公社所在地建成为基层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服务的中心
据新华社哈尔滨电 黑龙江省正逐步把农村人民公社所在地建成为基层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服务的中心。目前,全省约有1/3左右的公社所在地已经形成初具规模的农村小城镇。在这些小城镇里,一般除有公社党政机关单位外,都办有社队企业、商业网点、公社医院、中小学校、文化站、电影院或俱乐部,以及农副产品贸易市场等。许多小城镇都有建设规划,工业、商业、文教卫生、公用服务设施的布局比较合理,有利生产,方便生活。
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腾出的农业劳动力越来越多。许多地方通过在公社所在地建设小城镇,发展社队企业,兴办商业服务业,就地安排剩余劳动力,使大批农民逐步转向亦工亦农亦商的道路,为解决农业剩余劳动力开辟了一条广阔的道路。例如,尚志县亚布力公社共有34,000人,在公社所在地——亚布力镇就业、学习、居住的有16,000人,占人口总数近一半。近几年通过办社队企业、商业服务业和亦工亦农的劳动服务队等,安排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待业青年和城镇闲散居民就有一千多人。
许多公社所在地正在形成的小城镇,每逢集日或工余假日,生产队和社员们把集体生产的、自留地上生产的和家庭副业的各种农副产品,拿到集市上销售,互通有无,一派繁荣景象。今年上半年全省集市贸易的商品成交额达到4,599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5.9%。文化教育、文娱活动也日趋发展,全省农村人民公社已经建立中等学校1,386所,在校学生100多万人;建立文化站774个,电影放映队1,092个,有些还建立了影剧院、俱乐部和业余文艺演出队。讷河县通南公社近几年由社队自筹资金,建成一座面积为600平方米的俱乐部,各队社员和镇内居民可以经常看到电影。公社还成立了一个半农半艺的文艺演出队,经常在公社所在地和生产队巡回演出,受到群众欢迎。文化站经常组织书刊阅览,举办故事会和科普讲座,指导生产队办好文化室、图书室,满足社员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
为了更好地有计划地建设农村小城镇,今年上半年,中共黑龙江省委和省人民政府总结了建设小城镇的初步经验,要求各地进一步加强领导,搞好全面规划,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可能,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边生产、边建设,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