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新兴的农村小城镇——玉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8-13
第2版()
专栏:黑龙江通讯

新兴的农村小城镇——玉泉
在黑龙江省阿城县东南方向的群山丛林环抱之间,掩映着一座正在发展中的农村小城镇——玉泉人民公社所在地玉泉镇。
这里风景秀丽,经济、文化生活活跃。整洁的街道两旁工厂、商店、学校、医院、影剧院、文化站和机关、居民住宅相连。通往这里的公路和山间小道上,汽车、拖拉机、马车络绎不绝,买卖生产和生活资料、进行农副产品交换的人们来来往往。
党的三中全会制定的一系列农村政策,为活跃农村经济,发展小城镇建设指明了方向,玉泉镇的各项建设事业,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起来。公社和街道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丰富的优势,很快办起采石、白灰、木器加工、麦芽、人工蘑菇等25个工业厂点,去年全镇的产值比1976年增长2.9倍。今年上半年的工业产值又比去年同期增长3%。黑龙江省级一些单位和哈尔滨市、阿城县的一些部门,还先后在这里办起建筑材料、电缆、陶瓷、被服、啤酒等十几个工厂企业。使玉泉镇呈现一派兴旺发达的景象。
近两年,玉泉镇新增加的商店、饭店、蔬菜、照相、理发、浴池、加工、修理等商业服务点61处。其中除国营供销商业增设少数服务点外,多数是公社和街道办的商店,还有事业企业单位和集体合办的商店,有群众自筹资金、设备合伙经营的合作商店,有农村生产队进城办的饭店和蔬菜摊,出现了国营、集体和个体商业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商品流通渠道增多,互相竞争,市场活跃的可喜局面。由待业青年开办的青年饭店、建材饭店,早上四、五点就开门营业,晚上九、十点才闭店,自己选料,精工细作,经营当地群众喜欢吃的油条、豆浆、水饺、包子和具有各种传统风味的炒菜,服务热情周到,顾客满座。红光大队第二生产队是个朝鲜族聚居的队,他们在城里办了一个别具一格的朝鲜族饭馆,很受当地和过往朝鲜族人民欢迎。随着市场活跃和工农业生产发展,全镇每天的社会商品销售额达到2万元以上,比过去增长一半。
玉泉镇办有一所中学、两所小学,适龄青少年入学率达到98%。文化站日常借阅图书,组织书刊阅览,放映电视,开展业余美术、摄影、文艺创作活动。还成立了业余剧团,配合电影院经常进行演出活动,不断满足城乡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公社卫生院设在一座两层楼房里,它设有内科、外科、妇产科、中医等科室,50张病床,设备比较齐全,有不少现代化的医疗器械,还能自己制造多种针剂、丸、散等药品。
玉泉镇目前有24,000人口,占全公社人口的三分之二,待业青年、有劳动能力的城镇闲散居民和一些农村剩余劳力基本上都得到了就业安置。镇内的房屋建筑面积迅速扩大,现已达到28万多平方米,70%左右是砖瓦房。还在镇周围修建沙石公路24公里,在镇内主要街道铺设沥青路面1公里,整修巷路12条,同时在镇旁的玉泉河上新架设4座钢筋水泥桥,使镇内外桥路相通,有利生产,方便生活。
玉泉公社因地制宜,有计划地进行小城镇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工农业生产发展,使城乡人民逐步地走上了富裕的道路。去年,社员人均收入146元。现在,全镇职工和农村社员在银行的储蓄共190多万元,平均每户存款264元。近几年来,积累的资金越来越多,公社每年从镇街工业的利润中抽出10%的资金,投入城镇建设。另外,还拿出96万元作为农业投资,支援农村生产队购买农业机械,兴修农田水利,发展农业生产。 本报记者 景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