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人才一定要择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8-13
第4版()
专栏:为四化献计献策

人才一定要择优
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院长 王应睐
中国科学院是全国自然科学研究最集中的机构,在四化建设中担负着重要职责,它的主要任务是出成果、出人才。要出成果必须要有人才。而人才问题的根本又在于一定要择优。
一、从小物色人才,择优挑选及早培养。
体育界、文艺界,在广泛普及的基础上,很注重在青少年中物色选拔人才。为什么我们科学界不能这样做呢?过去一提这个问题,就被指责为“天才论”,随之遭到批判。现在拨乱反正,我要重申这一观点。我认为,对科学人才,同样可以采取文艺界、体育界的做法。有的青少年从小爱科学,喜欢钻研问题,具有很好的科学素质和思想倾向,我们就应及早地把这些苗子选拔出来,运用特殊手段进行培养。国家应允许并鼓励这样做。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就是一种培养方式。
二、分配到研究所的大学生应择优。
今后大学生毕业分配时,应把成绩好、有钻研精神、思想活跃、工作严谨、在科学研究方面有培养前途的学生,优先分配到科学院。在五十年代,一些大学与我院各所关系密切,他们把成绩优秀的学生,在毕业前先送到研究所来做毕业论文;同时,我们还可以到学校挑选。由于有了择优这一条,所以过去分配来的大学生,一般来说平均水平都比较高,冒尖的也多些。
三、凡钻研精神好,有创造性,并有志于搞科学研究的,不论他在什么工作岗位上,均应该允许他们报考研究生,或经国家科技干部局审查同意,调到研究所来工作,原单位不应加以阻挠。领导上应鼓励并保护这种对科学研究的个人兴趣、个人志愿。国家应当作出相应规定,不能埋没人才。
四、实行严格的考试制度,择优录取,公费留学。我们不妨假借解放前公费留学考试办法,由国家(或教育部)每年限额规定专业学科,凡大学毕业,从事本学科的教学或科研工作两年以上,成绩优秀者,经原工作单位推荐,可以报名参加全国考试,择优录取,出国深造,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为国家选拔培养优秀人才。
五、在职科技干部,通过实践,凡发现有拔尖人才,应择优支持,破格提拔。当然各门学科干部的成熟期不同,各人的才华焕发期也不同,只要是确认的优秀尖子,应该是露头一个,支持一个,坚决克服论资排辈,防止压制埋没人才。
人才要择优是老生常谈的事了,实行起来十分困难。以上意见,有的已喊了二十多年没有解决,现在不能再停留在宣传上,要有行动,有具体组织措施或规定。过去所以没能解决,情况是复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现在首先应当解决以下两个问题。
首先是研究所要有选择人员的自主权。如有权挑选大学生,有权拒收分配来的不合适的人员等。
其次,研究人员要有合理流动,有进有出,才能保证科研工作有高度的生命力,研究所可实行二至三年发聘书制度。经过实践考核不称职的人员,可调整到其他更合适的工作岗位上。例如,有的适合教书的人才,比放在研究岗位上更能发挥其聪明才智;有的确实是个管理人才,可以从第一线调到第二线;有的在技术上有专长,则可以调到工厂从事技术工作。在调整中,一方面有大量的思想政治工作;另一方面也要有一个政策规定,否则调动的困难很大。
总之,要使科研工作能为我国的四个现代化作出较大贡献,必须重视科技人才的择优,而要实行择优,则必须采取有力的措施,切不可停留在口头的号召上。
(原载《科学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