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加强基础研究 改进科研体制 大量培养人才 日本今后将着重发展独创性科学技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8-13
第6版()
专栏:

加强基础研究 改进科研体制 大量培养人才
日本今后将着重发展独创性科学技术
明确地把发展独创性科学技术提到根本“国策”的高度,是日本在八十年代发展经济的一个重要特点。
日本科学技术厅最近发表的1979年度《科学技术白皮书》提出,在八十年代,日本特别需要推进“科学技术立国”。
通产省的《八十年代通商产业政策设想》也提出“技术立国”。这就是说,国土狭小、人口众多、资源贫乏的日本,今后要靠发展自己的科学技术来解决能源、资源、粮食等重大经济和社会课题,以期在激烈竞争的国际社会中求得生存与发展。
过去,日本的科学技术一直是以赶超欧美国家为目标的,在大量引进欧美国家的先进科学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加以吸收和改进,而独创性的科学技术发明则比较少。现在,日本的科学技术在许多领域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从而为进行独创性的科学技术研究和开发奠定了基础。
“科学技术立国”的目标就是要提高日本的自主开发能力,发展独创性的科学技术。对于如何实现这一目标,目前还处于提出各种建议的阶段。
科学技术界有人主张增加科学技术投资。目前,日本的科学技术研究开发经费只占国民总收入的2.15%,在年度财政预算中也只占3%左右。通产省制定的“八十年代通商产业政策设想”主张,要大大增加科学技术投资,到八十年代末使科技研究开发经费占国民总收入的3%,赶上欧美国家目前的水平。此外,它还主张通过提示技术开发设想、采取税制措施等,促进产业界对科学技术研究开发的投资。
有的学者则认为加强基础研究尤为重要。偏重于应用开发研究,忽视基础研究,是战后日本缺乏独创性科学技术发明的原因之一。1978年的《科学技术白皮书》曾强调要加强基础研究,充分发挥国立研究所和大学科研机构在这方面的作用,以便为社会上的技术革新提供新的“种子”。政府的最高学术咨询机关——日本学术会议还建议政府成立一个包括20个研究系统的基础数理研究所,作为国立大学共同利用的科研场所。
聚集了科学技术界权威的技术同友会,主张改进现在的科研体制,建立一种“流动研究体系。”这种体制的特点是由首相按特定的研究课题任命科研项目的领导人,并授予人事权、预算分配权,尊重科研人员的意见,充分发挥他们的专长。日本著名的物理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江崎玲于奈提出要学习美国的榜样,建立“工学学士院”,以利加强科研人员同工程技术人员的结合与交流,提高工程技术人员的社会地位,打破现行科学技术研究开发体制的闭塞性。
实现科学技术立国的条件之一是培养大批富于创造性的科技人材。索尼电器公司名誉董事长井深大说,不能期望对科学技术没有兴趣与爱好的人会在科学技术上有惊人的创造发明。因此,他主张,从小学起就应对少年儿童进行科学教育,培养他们对科学技术的爱好与兴趣,独立思考能力与创造性。许多人认为,战后的日本教育制度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因此建议改革现行的教育制度,从小学高年级就开始设立英语课。
新华社记者 张可喜(附图片)
扇岛日本钢管京浜制铁所的能源控制中心。
新华社记者 王景英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