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谁在威胁印度洋的和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8-13
第7版()
专栏:

谁在威胁印度洋的和平?
魏玉琴
8月8日结束的联合国印度洋特别委员会,是继今年2月、6月举行的印度洋特委会第一、二次会议之后的第三次会议。这三次会议的目的,都是为了实施1971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宣布印度洋为和平区的宣言》,为明年在科伦坡召开印度洋和平会议作准备。通过与会国家的辩论、协商,接纳了一些国家为特委会成员国,就印度洋和平区的地理范围、外国军事存在、核武器、安全、和平解决争端、外国船只和飞机使用印度洋等一些问题逐项进行了研究;同时还研究了联大起草报告的问题。
这几次会议都是在印度洋地区紧张局势加剧的情况下召开的。苏联入侵阿富汗,妄想打通南下印度洋的陆上通道,严重地威胁着印度洋地区沿岸国和内陆国的和平与安全。因而,谴责苏联的侵略行径,要求苏联遵守联大决议,立即无条件地从阿富汗撤出全部军队,以消除对印度洋地区和平与安全的威胁,为印度洋和平会议的召开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成了与会国的强烈要求。这反映了广大印度洋地区国家和人民的共同心声。
自1971年联大通过关于印度洋和平区宣言和1973年印度洋特委会成立以来,联合国大会及其有关会议、印度洋特委会、印度洋沿岸国和内陆国多次举行会议,通过了若干决议,敦促所有国家接受第26届联大通过的宣布印度洋为和平区的原则和目标,要求各国对建立和维护印度洋为和平区给予明确的支持,对加强区域性安全和国际安全作出建设性的贡献。然而,9个年头过去了,“宣言”仍然是纸上的东西,印度洋的和平一直未能得到保障。与“宣言”要求的目标相反,大国军事力量在印度洋地区的存在,反而进一步“升级”了;在印度洋沿岸设立的军事基地和军事设施越来越多了。
面对现实,究竟什么是印度洋地区紧张局势的根源?成了这几次会议争论的焦点,斗争十分激烈。
回顾印度洋和平区建议提出的历史,不难看出,过去口口声声说“支持”和平区建议的苏联,在联合国有关会议上一而再,再而三地投弃权票,充分暴露了它假“支持”真反对的嘴脸。十几年来,苏联海军在印度洋的行动,向世界表明,苏联是构成印度洋地区紧张局势的根源。1968年苏联海军闯入印度洋,1969年苏联建立了印度洋分遣舰队,经常在印度洋保持十艘舰艇。此后,它更以印度洋对它有“直接关系”和“公海航行自由”为借口,不断增加在印度洋的舰艇数目和印度洋沿岸的军事设施,它的航空母舰、导弹巡洋舰、驱逐舰、核潜艇、电子侦察船等争相在印度洋炫耀武力。特别是伊美危机和去年12月27日苏联大举入侵阿富汗之后,苏联经常有三十几艘军舰在印度洋游弋,这种升级就达到了空前的程度。面对着苏联的挑战,美国不甘示弱,也加强了在印度洋的军事力量。
印度洋是世界第三大洋,往西通过曼德海峡和苏伊士运河可以进入地中海。往东可以经过马六甲海峡进入太平洋,往西南绕过好望角可以到达大西洋,它是贯通亚洲、非洲、大洋洲的交通要冲,位置十分重要。苏美对印度洋争夺的加剧,引起了这个地区的不安。特别是苏联入侵阿富汗,进逼波斯湾,企图攫取石油资源,控制战略要道,把印度洋同太平洋联系起来,以包抄欧洲,威胁亚洲,进而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更使印度洋地区和世界各国人民感到极大忧虑和强烈愤慨。在印度洋特委会上,各国代表强烈谴责苏联入侵阿富汗,指出这一侵略构成了对印度洋地区最危险和最直接的威胁。事实证明,在苏联占领军的威胁下,印度洋会成为一个和平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