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3阅读
  • 0回复

汪学尧年逾花甲坚持办林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8-14
第1版()
专栏:实干家

汪学尧年逾花甲坚持办林场
安徽省霍山县落儿岭公社,有一座海拔800多米的草埫山。8年前,这里两千多亩山场还是荆刺丛生、荒草遍岗,如今变成了绿树成荫、毛竹成林、茶园飘香。林场社员人均收入达到230元,高出本大队社员人均收入一倍多。提起草埫山的巨大变化,大家都说这是共产党员汪学尧带领社员干出来的。
1972年,落儿岭公社古桥畈大队党支部决定在草埫山兴办林场,绿化荒山。这里山高坡陡,荒无人烟,条件差,生活苦,由谁来担负这项艰巨任务呢?
大家挑来选去,挑中了古桥畈生产队老队长汪学尧。当时,他已60多岁,是全大队22名党员中年纪最大的一个。党支部考虑到老汪年纪大,怕他身体不行。汪学尧说:“组织上信得过我,我拚上老命也要把林场办好!”汪学尧满怀征服荒山的豪情壮志,带领14名社员登上了草埫山。
草埫山三岭九坡,偌大的山场只有一处破草房,汪学尧和十几名社员就挤在这间小屋里。他带领大家一面披荆斩棘、破土栽树,一面建新房,开菜园,养猪、养鸡,进行林粮间作。第二年,就盖起了4间草房,收粮食4,000多斤,蔬菜、食油实现了自给。
开荒造林中,越是累活、苦活,他越带头干,毒虫、马蜂多的地方,他总是走在前。手上打满了血泡,他不歇工;马蜂、蚂蚁咬得他耳红脸肿,他照样干。一些同志劝他说,你是场长,只要指点指点就行了。汪学尧说:“为子孙造福不能只喊在嘴上!”逢年过节,他让其他社员下山同亲人团聚,自己却留在林场看山。8年来,汪学尧没有在家过一个春节。
汪学尧深知,造林单靠自己这一代人是不行的,要靠子子孙孙的艰苦奋斗。到1976年,草埫山林场造林面积发展到1,800亩,林场人员也增加到30人,其中大多数是青年人。老场长象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关怀这些年轻人。冬夜常常起来给他们盖被子,夏天夜晚常常给他们赶蚊子,还利用晚上或雨天,给青年们编蓑衣、打草鞋。在汪学尧模范行动的熏陶和影响下,许多青年的思想作风发生了崭新的变化,成为有志于林业的一代新人。
今春,草埫山林场又栽了50亩杉树苗,使这座山全部绿化了。有人对汪学尧说,你已经73岁了,现在应该下山了吧?汪学尧说:“不,植树也是三分造,七分管,草埫山的树不成林,我决不下山。”汪学尧和林场其他社员,又在草埫山东南面的一个山坡上办起了一处分场,开始向新的荒山进军。
本报通讯员 谢宏碧
本报记者 田文喜(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