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4阅读
  • 0回复

张惠民同志为何得不到晋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8-14
第3版()
专栏:

张惠民同志为何得不到晋升编辑同志:
贵报6月28日《论“破格”》的社论切中时弊。但在实际工作中要真正做到
“破格”这一点,却又相当不容易。如北京医疗器械研究所技术员张惠民同志的晋职问题就是一例。
张惠民1964年从中等专科学校毕业后,一直从事技术和科研工作。他在走上工作岗位一年多的时间内,就研究出一种制造欧姆表的新方法,并且发表了文章。十多年来,他为了研究气功原理,曾先后自学了仿生学、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电生理学、解剖学及中医学等学科的有关知识。1978年以来,他在报纸及一些刊物上先后发表了《气功与生物电》等论文和科普文章近20篇。1979年初,他在单位的支持下,首次研制成一台“电子气功模拟治疗仪”。经有关部门鉴定,认为这是第一次把电子仪器和古老的气功疗法挂起钩来,为实现中医现代化提供了新的科学手段。此外,张惠民还先后从事了6项新产品的研制,其中有两项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鉴于他对祖国医学理论方面所作的贡献,卫生部中医局曾致函该所,建议在晋升中予以考虑。许多人也认为就他的学术水平和业务能力来看,晋升为工程师是没有问题的。
然而事实上,在北京市今年晋升工程师的工作中,张惠民所在单位却没有这样做。我在采访张惠民的事迹时,特地向该所所长询问了此事。他认为主要有两点:一是张惠民是个中专生,所里有几个六十年代的大学毕业生还没有提拔为工程师……;二是所里有些同志对气功有不同看法。很明显,张惠民不能晋升为工程师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的资历浅,没有大学文凭,“论资排辈”排不上。这能算做理由吗?党中央一再强调,在提职、晋级和选拔人才的过程中“主要看本人贡献大小,学术水平和业务能力高低,至于资历只能做适当参考。”我曾到张惠民家中采访,发现他的这些努力是在相当困难的物质生活条件下进行的。他拿了14年之久的37元工资;一家三代5口人住在8平方米的小屋里。为了攀登科学技术高峰,他就在这个转不开身的小屋里送走许多个不眠之夜。我认为该所这样做对充分调动和发挥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是不利的。然而更加令人忧心的是,类似张惠民这样奋发努力、具有真才实学的人没有得到应有鼓励的情况,在不少单位中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着。我认为,如不采取切实有效的鼓励人们奋发努力的措施,而让论资历、熬年头的“大锅饭”继续吃下去,祖国四化是没有指望的。我们殷切希望各级领导部门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关于广开才路的决策,让那些具有真才实学的人能够破“盖”而出,为实现四化充分发挥聪明才智。
《北京科技报》记者
甄庆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