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榆树县的大豆为什么越种越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8-14
第4版()
专栏:探讨与研究

榆树县的大豆为什么越种越少
吉林省榆树县素以“大豆之乡”著称。但是,近几年来,大豆越种越少,产量越来越低,交售有减无增。五十年代初,年播种面积一般在180万亩左右,平均亩产170斤,总产约3亿斤,交售最多年份达1.8亿斤。1978年,播种面积降到110.5万亩,亩产136斤,总产1.5亿斤,交售1亿斤。1979年,播种面积降到90余万亩,亩产108斤,总产1亿斤刚出头,交售4,800万斤。1979年同五十年代初期比较,大豆播种面积减少一半,单产减少37%,总产减少三分之二,交售减少73%。
解放前,这里的农民在小农经济束缚下,长期维持自给性生产,多以高粱、谷子为主食。唯一能进入市场交换的就是大豆。它和高粱、谷子比较,价格是很高的。建国以后,五十年代,粮食作物增产不甚显著,粮豆价格差距不大。那时候大豆种植面积也还是不少的。进入七十年代,由于玉米杂交品种发挥了优势,加上化肥的广泛使用,产量便显著上升,而大豆却一直没有高产品种。目前玉米亩产700斤,大豆只产百余斤。玉米交售价每斤1角,超购加价是1角5分。全县一定五年征购任务3.6亿斤,实际完成8亿斤,超额半数以上,都是玉米。大豆每斤2角3分,没有超购年份。虽然大豆单价相对地高些,如从产值计算,每亩玉米价值100元,每亩大豆才25元,4亩大豆才抵上1亩玉米的收入。另外,种玉米多产又能够多吃,玉米秸还能当柴烧;大豆则不如玉米。大豆虽然能出口,但又不给产地什么好处。因此,榆树县在种植上推行二比一
(每隔两垄玉米种一垄大豆)小比例间作,让大豆给玉米起通风作用。等玉米长高了,大豆就得不到充足的阳光。这是大豆产量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这种情况下,县里的同志深感“左右为难”:粮食上不去,压力大;大豆上不去,计划有约束。他们明明知道粮豆双丰收是不可能的——要么只种大豆让粮食减产;要么照例间作,舍豆保粮。事实上现在走的是后一条道路。因为基层干部和农民从收益上衡量,已经认定玉米是“铁杆庄稼”。据县农委反映,今春为了完成大豆播种计划,曾进行了讲纪律,讲统一,讲全面的宣传教育。结果,计划种大豆105万亩,实际只播种84万亩,比去年又减少6万亩。
怎样扭转这种局面呢?榆树县的同志提出以下的意见:第一,要求适当参照粮食和大豆产值的比差,相应提高大豆收购价格。第二,大豆按油料定价。因为,现行油料作物的收购价,麻子每斤4角8分,葵花子每斤4角6分,而大豆每斤才2角3分。第三,在一定五年征购任务中,都以粮食为基数,大豆不定基数,交售大豆全给加价。第四,出口大豆给产地适当好处。这些,均需国家统一权衡、酌处。
中央广播事业局 沈洪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