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避免空洞说教切实解决问题 《中国青年》人生观讨论搞得好 编辑部三个月收到青年寄来四万多件信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8-18
第1版()
专栏:

避免空洞说教切实解决问题
《中国青年》人生观讨论搞得好
编辑部三个月收到青年寄来四万多件信稿
据新华社北京8月17日电 《中国青年》杂志开展的《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的讨论,受到广大青年的欢迎。他们说,这样的讨论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敞开思想,实实在在地探讨问题,我们很高兴。广大青年积极参加这一讨论,在短短三个多月的时间里,光编辑部收到全国各条战线青年寄来的信稿就有四万多件。
这个讨论为什么会引起这么强烈的反响?《中国青年》编辑部的同志们认为,关键在于让青年们讲心里话,并且实事求是地讨论青年们共同关心的问题。事实证明,只有了解青年,才能帮助青年;只有实事求是,才能解决问题。
《中国青年》杂志的这一讨论是从今年第五期开始的。这期杂志刊登了北京某工厂青年女工潘晓写给编辑部的一封信,题为《人生的路呵,怎么越走越窄……》。潘晓在信中叙述了她自十年动乱以来所走过的艰难的历程——由希望到失望、绝望的历程。她彷徨、苦闷,但又不愿意走向虚无。她在艰苦地探索人生的意义。她从自己的经历中得出这样的结论:“人都是自私的”,“任何人,不管是生存还是创造,都是主观为自我,客观为别人。”
《中国青年》杂志编辑部的同志对潘晓这样的青年没有指责或置之不理,而是伸出了热情的手,肯定了她对现实和人生的思考比起麻木、僵化是一种历史的进步。编辑部决定把“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交给广大青年进行讨论。广大青年称赞这一做法,他们说:“这比过去那种不着边际地空对空射击进了一大步”,“感谢党和社会对我们青年人的关怀”。
在寄给编辑部的千万件信稿中,青年们讲述了自己类似潘晓、甚至比潘晓更为曲折的经历和更深的创伤,真切地袒露了自己的徘徊、苦闷、欢乐与希望。他们和潘晓共同探讨着人生的意义。
目前,《中国青年》杂志对人生意义的讨论正在深入,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问题上:
一,什么是科学的革命人生观?主要讨论为己与为他以及公和私的关系。在这个问题上,大致有三种观点:一种意见认为,潘晓的“主观为自我,客观为别人”是对的,“只有自我才是绝对的”,“自私是人的本质,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一种意见认为,公和私并不是只有对立的一面,也有一致的一面,而且在社会主义阶段,一致是基本的,这就是要正确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利益;还有一种意见认为,为自我和为他人是矛盾的,二者不可得兼。公和私是不能合营的。无产阶级思想体系的核心就是两个字:为公。
二,怎样认识和对待我们的现实社会?一种意见认为,社会的现实是丑恶的,处处使人失望,只有随波逐流;一种意见认为,我们的社会既有假、丑、恶,更有真、善、美。社会主义存在弊端,这是事实,但是社会主义的伟大使命恰恰在于消灭这些弊端。这种结合自己的经历、各抒己见的讨论,启发着青年们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