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阅读
  • 0回复

北京医学院院长马旭提出希望 改变医学院“重点不重”的状况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8-19
第3版()
专栏:关于教育工作的讨论

北京医学院院长马旭提出希望
改变医学院“重点不重”的状况
怎样才能改变医学院校“重点不重”的状况?北京医学院院长马旭认为,关键是要明确规定重点医学院校的任务。
他分析了全国医学院校的现状。目前,全国113所医学院校中,有6所全国重点院校,还有省(市)重点院校。看起来,好象重点突出,实际上“重点不重”。这表现在教学计划、教材,都是统一的,不同类型的学校没有重大区别;医学院的附属医院所承担的公费医疗、地段保健及其他任务同一般医院基本相同,与教学任务脱节;重点院校的办学条件与一般院校相差无几等等。这如同不管脚大脚小都穿同一双“懒汉鞋”。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几种类型的学校各自的任务不明确。马旭同志主张,一般院校主要是培养在县级以上医院承担医疗任务的医生;省市重点院校除培养上述医生外,还应培养一定数量的、担负县医院和一般院校的领导骨干和技术骨干;全国重点院校主要是为高等院校、科研机关培养师资和具有科研能力的人,重点应办好研究生班和进修班。
马旭同志认为,重点医学院校要担负起这样的任务,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要保证重点学校招生质量。目前规定重点院校的录取分数虽然高于一般院校,但由于要照顾不同地区,因而学生入学的实际成绩参差不齐。学生起点不一样,给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影响重点院校培养目标的实现。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应严格按择优录取的原则办事,而不应按地区分配招生名额。
要允许自编教材、自订教学计划。各种类型的学校培养目标不同,教学计划、教材、教学方法也不可能整齐划一,不能全国都是一个模子。各类学校应从自己的特点和地区需要出发,制订自己的教学计划、编写教材。
要保证师资质量。“师高弟子强”。要培养高水平的医生,没有高水平的教师是不可想象的。现在,大学毕业生的分配往往是先其他单位,然后才轮到院校。照顾科研等单位的需要是应该的,但培养人才的重点院校也应当留下一定数量的高水平的毕业生当教师。
要有必需的教学医院。医学院校比理工院校更强调实践性,学生要有二分之一时间参加医院的临床实践,即使不能都亲自做,也要见识广。多年来,这个问题一直没有解决。以北医为例,文化大革命前有6所附属医院,总床位数2,400张,现在能用于教学的不及一半。20多年来,这几所医院的设备,基本上没有更新。如能很好改善重点医学院教学医院的状况,那末,无论对提高教学质量,还是对发展我国医疗事业,提高人民健康水平,都是有利的。
要有科学的管理体制。这方面,北医的教训很深。20多年来,北医归谁领导变更了5次,“三上二下”,原有的优势非但没有得到发挥,反而被削弱了。一些有特色的学科如脑外科、小儿外科、肿瘤科,由于体制的频频变动被独立出去;在一些国内有重要地位的学科如整形外科、泌尿外科也因同样原因而得不到应有的扶持。以什么样的管理体制为好,从教育规律上看,培养师资和科研人才的重点院校,归教育部门领导较为合适;培养一般大夫的院校,归卫生部门管理比较恰当。
本报记者 张选国 刘林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