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从安徽农村形势看生产责任制的巨大威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8-20
第2版()
专栏:

从安徽农村形势看生产责任制的巨大威力
新华社记者述评
在不久前结束的1979年粮食年度(去年6月1日到今年5月31日)里,安徽省粮食部门比前年多收购了近20亿斤粮食和8,500万斤油脂,销粮减少了100万斤。许多地方因思想上估计不足,收购时措手不及,发生了涨库现象,使不少农民有粮无处卖。现经国家批准,安徽各地正在赶建10亿斤容量的粮库和5,000万斤储油容器。
据安徽省统计部门统计,安徽省在1979 年的粮食产量只比1978年增产26亿斤。而粮食部门竟能多收购近20亿斤,好象增产的粮食的绝大部分都收购了来,这是不可思议的事。显而易见,这个统计数字是留有余地的。
据省粮食部门告诉记者,由于多收购了这20亿斤粮食,安徽省除完成国家规定的上调任务外,还超额上调了56,700万斤;另外,还上调议价粮34,300万斤,并以议价销往省外33,600万斤。在粮食上出现如此宽裕的情况,是解放以来没有过的。
在1979年粮食年度里,安徽省收购了油脂20,966万斤,比上年增加8,500万斤;上调给国家6,542万斤,比上年增加4,743万斤;另有2,200万斤以议价销往外省。油脂的收购、销售、上调和库存的情况,也是解放以来最好的。
安徽省粮食和油脂增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央和省委制订了正确的农业政策。在去年多收购的近20亿斤粮食中,仅小麦一项就比常年多收购了133,000万斤。为什么小麦增产多?原因在于安徽省委看准了小麦在安徽有极大的增产潜力,曾号召淮北和江淮地区要“主攻小麦”,1978年安徽大旱,小麦在秋种时有许多集体耕地因旱种不下去,在这样困难的情况下,省委坚信广大农民有无比的伟大力量,又及时作出决定:“集体种不下的土地,可以借给社员耕作,谁种谁收”,这对1979年的夏季粮油大增产起了巨大的作用。
粮油增产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在全省范围内普遍推行了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特别是有些县试行了多种形式的联系产量计酬的生产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他们添牛买车,张罗肥料,精耕细作,全力以赴,使粮油作物长得比任何一年都好。凤阳是个有名的“十年倒有九年荒”的穷县,1979年全县大部地方实行“大包干”制,一年大翻身,粮食总产比历史最高年产量增长20%多,油料总产增长3倍。地处淮北多灾低产地区的固镇县,实行收打时用磙子的作物(麦稻等大田作物)包产到组,不动磙子的作物责任到人的责任制,结果全县粮油大增产,粮食总产1979年比前一年增长30%以上,油料增长12.27倍,一年完成八年的油脂征购任务。
生产责任制调动了社员的生产积极性,在平年取得大增产,在大灾之时干部社员奋起抗灾。去年秋天开始大旱,小麦播种遇到很大困难,今夏收割季节遇到两次特大暴雨和洪涝,全省小麦比去年减产10多亿斤,但在安徽省的历史上仍属高产年份。油菜籽比去年又增产约一成左右,榨油坊日夜开榨,处处可以闻到油香。
今年6月上旬以来安徽省沿淮地区连降两三次大暴雨,沿江沿淮地区雨量比常年多二至五成,造成严重洪涝灾害。全省人民奋起抗灾。“联产如联心,联谁谁关心”,由于推行了多种形式的责任制,广大群众拚力抢险,保住了许多漫水而过的堤圩。全省早稻被淹毁50万亩,但留下的都取得丰收。在大灾面前,全省人民决心战胜各种灾害。现在全省市场粮、油价格平稳,不少地方农贸市场粮油价低于国家超购价格。因洪涝而失收的庄稼,目前都已改种了晚秋作物。
去年的大丰收和今年的抗灾斗争的实践,使人们越来越认清了生产责任制的强大威力。(据新华社合肥8月19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