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谈宣传画的艺术感染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8-20
第5版()
专栏:

谈宣传画的艺术感染力
梁照堂 李醒滔
过去在林彪、江青、康生一伙的极左路线干扰下,宣传画大都不是作者有感而作。画的东西,作者往往没有生活,也不理解,甚至是违背心愿的,创作出的作品自己就不感动,又如何能感动群众呢?因此,要提高宣传画的质量,就要加强宣传画的艺术感染力。
我们常想:有许多宣传画,画的东西很简练,然而给人想的却很多;而有些画得很繁琐,给人想的却很少,这是有关宣传画的特点和艺术容量问题。这里我们想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谈一些体会。我们是在广州美术工作室工作的创作人员,每年交易会期间,都要绘制大批的宣传画。“我们的朋友遍天下”这个主题,几乎每年都要画,但如何能够突破老一套的表现方法,使作品具有感染力,我们经历了一个从想法一般——构思深入——到画面浅出的过程。开始时画的是中国人与各种肤色的外国友人手携手前进,这样处理已经屡见不鲜了。这是宣传画创作第一个“浅”的阶段。通过采访和深入生活,我们试用生活中的场面去表现这个主题:外宾参观幼儿园,阿姨拉起两个小孩起舞,外宾们鼓掌并与孩子同乐。这样处理虽有生活气息,但情节复杂,看很久才弄清画面讲什么,缺乏宣传画主题鲜明和开门见山的特点,这是构思由浅入深的第二个阶段。后来,我们受宋人画院表现“深山藏古寺”,画一个和尚在山脚下溪边挑水,没有画出古寺却很好地表现了藏古寺的启发,不画出外国友人,改画两个小孩抱着花从欢迎的人群中迎面冲出来,向外宾献花的情景,题为《欢迎您——来自五大洲的朋友》。这样处理,画面既有生活气息,又有宣传画情节单纯、简练、一看就懂的特点。这是第三个“浅”的阶段。第一张从抽象到抽象,一般化;第二张,来自生活,主题构思深化,但未跳出生活,未用宣传画的特点去提炼;第三张,有生活基础,又比生活概括,这是一个“浅—深—浅”的过程。
在宣传画创作中,经常有一些比较抽象的政治概念,过去很多画都是空对空地去图解。这样当然不会有什么艺术感染力;只有把这些抽象的内容化为可视的艺术形象,才能打动观众。在宋人画院考题中还有“踏花归去马蹄香”的画题,有人画了马蹄旁有几只蝴蝶飞绕,巧妙地表现抽象的没有视觉形象的“香”字。宣传画常常遇到象“路线”“政策”一类的没有视觉形象的政治名词和术语,我们在构思中也要努力找出那几只“蝴蝶”。例如要表现解放军战士行军苹果树下,不吃老百姓的苹果的情节,“不吃”象“香”一样也是抽象的东西,但通过在苹果树下战士用自己的水壶喝水这个细节,就可以形象地表现战士遵守群众纪律不吃苹果的主题,这个水壶就是该画中的“蝴蝶”。
宣传画创作要达到简练深刻、耐人寻味,还要选择好瞬间细节。这个瞬间细节,往往是表达主题的突破点,就是常说的
“点子”。如哈琼文的《毛主席万岁》选取国庆节游行队伍中母亲举起女儿欢呼的瞬间,比之一般举拳头高喊万岁;《我愿做一个和平鸽》中小女孩用手比作鸽子的细节,比之一般化的呼口号反对发动侵略战争;潘鸿海的《又是一个丰收年》的女农民在晒谷场上加码过磅的细节,比之抱稻谷挥汗的亮相画面,都要来得深刻、耐看、言简意长。这种细节往往是宣传画突破一般化概念化和具有感染力的关键。但是这些瞬间细节的选取,并非轻而易举凭空想象出来的,只有在生活中深入体验、观察和加工提炼才能得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