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发挥文艺编辑培养新人的作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8-20
第5版()
专栏:

发挥文艺编辑培养新人的作用
萧殷
粉碎“四人帮”三年多了,文艺界是很有成绩的领域之一。除了表现在思想解放、创作丰收、理论批评活跃以外,新人辈出也是一个显著的特点。但是,我们现有的文艺队伍,同我们这样一个近十亿人口的大国、同我们正在发展着的四化建设的需要以及广大群众对文化科学日益广泛的需要相比,还是很不适应的。文艺界埋没人才、浪费人才的现象到目前依然相当严重。五十年前,鲁迅先生就曾大声地疾呼过:“我们应当造出大群的新的战士。因为现在人手实在太少了……。”五十年过去了,我们的事业发展了,加上“四人帮”对文学队伍的摧残戕害,文学人才的开发和培养问题,在当前便变得更加尖锐、更加紧迫了。
要解决文学人才的开发和培养,关键在于各级文艺领导的重视和文艺各个领域的努力。此外,我以为期刊编辑在培养文艺新人方面也有着重要的作用,这应该作为文艺领导工作中一条重要的指导思想来认识。我们要重视和造就一支比较得力的文学编辑队伍,使其在培养文艺新人方面大力发挥作用。
在重视和造就文学编辑队伍方面,现在还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有些文艺领导部门重创作、轻编辑,把编辑工作摆到一个很不适宜的位置上,甚至还存在着不少片面的以至十分错误的观点:有人认为,编辑工作只不过剪子加浆糊,文字工匠而已,似乎可有可无,否认编辑需要有专门的业务知识,也否认需要其他方面的知识。一提到文艺成果,除了创作的成果之外,其它成就却很少人谈及。而终年劳劳碌碌的编辑工作,却有意无意地被抛到一边;而他们的贡献,仿佛变得虚无缥缈,无从捉摸似的。因此在评薪、提干、进修、创作假、外出考察等方面,编辑人员常常遭到冷遇,被列为“等外”。有个文艺单位,一位干了三十多年的文学老编辑,最近被提名为副科级,竟遭到一些人的异议,说这是“突击提干”。解放以来,中国作家协会召开过两次文学期刊会议,都谈到了要重视文学编辑工作,要解决文学编辑的地位、待遇等问题。前一次,已成“画饼”,不了了之;后一次要变为现实,大概也不容易,可能还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面对这种情况,曾经有个老编辑发出沉痛的浩叹:“我们天天为人作嫁衣裳,但我们从未坐过花轿!”
一是编辑不安于位。由于创作和编辑工作的关系没有调节好,忽略了编辑队伍的培养和建设,使他们得不到应有的鼓励与评价,于是好些编辑不安心本职工作,纷纷表示想改行,或搞专业创作,或去做教学、研究工作。这些问题,无疑会直接间接地妨碍文学人才的开发和培养,也不利于创作的繁荣和理论批评的活跃。
文学人才,有一个新陈代谢的问题,也有一个自生自灭的问题。前者,是一个自然规律,是不能违背的,我们只能够顺应潮流,选贤任能,努力把文学事业推向前进。而自生自灭的问题,靠着人们的努力,应该是可以改变的。长期以来的事实证明:文学青年中,靠着自身的努力,学有专长,业有专攻,而在文学上崭露头角,成为拔尖人才的,是有一些,但很少很少。而多数却是处在自生自灭的状态中,有的不被人发现,还未曾面世,即胎死腹中;有的偶尔射出一线光芒,但带有很大的偶然性,由于不善于学习、不善于总结,又缺乏翔实的辅导,只昙花一现,便半途夭折了。事实上,在每个编辑部那浩如烟海的稿件中,就隐藏着许许多多文学的好苗子,常常由于编辑的修养、功力不够,或因漫不经心,疏懒塞责,而被埋没了。编辑,与其说是刊物的书籍的编者和工匠,不如说是文学人才的发现者和指导者更为确切。出色的编辑,应不限于埋头取舍稿件,更重要的要着眼于发现和分析问题,发现和扶持人才。文学青年,正因为他们年轻、幼稚和不成熟,才需要辅导和指点,使之逐步成熟起来;也正因为他们年轻、幼稚和不成熟,他们不仅有被名人“盖住”的危险,也有被编辑“漏掉”的危险。作品的质量和人才的成长是不可分割的。如果编辑不顾质量,专靠名人的名字作为招徕的广告;又鄙弃某些有好苗头、但还不成熟的稿件,却热衷于照顾熟人、朋友和上司的来稿;坐等完整可用的作品,而不愿意作十分刻苦而又十分细致的辅导。这些都是值得引起重视和亟待解决的。因此,编辑,不仅是发现人才的伯乐,而且也是辛勤的园丁,他们在文学苗圃上选种、育苗、浇水、施肥和除虫,用一切可能,努力去培育一代的文学新人。这是他们应尽的职责,也是他们的光荣。编辑也好象是“工作母机”,他是第一个读者,是最了解创作实际情况的人,又是长期从事创作的分析、比较、鉴别的人,他们不仅注意每篇作品的优缺点,同时,也深知这些优缺点产生的原因。因此,他们对文学青年的作品指导,就更具体、更实际和更易为他们所接受,而成为青年作者的良师益友。这是学习任何其它文艺理论所不能代替的。就作者来说,他们对自己作品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有时也可能迷惑不解,闹不清症结在什么地方;这时候,如果摸清了作者创作实际的编辑能出来指点一下,可能对作者会有很大的启发,如果引起作者进一步的补充说明,这说明又反过来加深了编辑对问题的理解,这叫做教学相长。也就是在这种反复的探索和互相帮助之下,编辑不断地得到充实和提高。我国老一辈的著名作家,如鲁迅、郭沫若、茅盾、丁玲、巴金和老舍等,无一不做过编辑,培养过众多的文学青年;而他们也无一例外地都是在编辑的扶持、帮助下逐步成长,成为中国文学的一代巨匠。
事实上,所有的文学工作都围绕着创作而展开活动,都为创作的繁荣和发展而工作,无论是文学领导机关、文学组织机构,不管是从事文学教学、文学理论研究还是从事文学编辑出版……都围绕着这一中心工作而发挥自己的智慧和才干。因此,当文学工作在某些方面取得一些成就时,尤其是领导方面,不应该完全抛开其它与这事有关联的单位,只把成就归于他们自己,或者归于他们的部门。领导方面对编辑工作在整个文学事业中的作用,应该有一个合理的评价。忽略、抹煞编辑的作用和贡献,或在口头上重视、而在实际上轻视,就不能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性,就不能使他们甘为泥土和蜡烛,也不能吸引他们兢兢业业地为培养文学新人而出力。
编辑工作,实际上也是一种文学教育、文学理论的工作。目前那种只强调编辑实际工作的锻炼,而不重视文艺理论的学习、研究的倾向;不强调从理论高度来整理、总结编辑工作的生动活泼的实际经验,都是片面的,不利于编辑人员的提高和充实。事实上,编辑人员联系创作实际来探讨文学理论,会更有实效,也更有利于理论的发展。而这样的理论,对于辅导青年写作,引导他们走向文学道路,可能会有更直接、更踏实的意义。
编辑业务本身要求编辑人员具有较高的理论修养和丰富的社会经验。因此,编辑不仅不能脱离生活、脱离社会,还要了解创作过程和创作规律。此外还要有多方的知识,如政治、哲学、美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为了不断提高对作品的判断和分析能力,就必须不断地考验自己对生活的认识能力和审美能力。只有这样,编辑才能真正识别人才和培养人才。
目前,在我国的文学编辑队伍中,中年的居多,几乎成了文学期刊的主力和骨干。他们除了已到中年,担负着许多责无旁贷的家庭杂务外,编辑工作本身的担子又相当重,其劳动强度也很大。论其困难不能说不大,因此在生活上和政治待遇上,需要给以必要的照顾。既要鼓励他们本身立志成才,给以学习、进修、深入生活、写作锻炼和外出考察的机会,使他们逐步充实提高,成为出色的编辑人才。另外,要制订出文学期刊的评奖制度,要改革文学期刊的经营管理制度,各期刊应该根据对社会贡献的大小、发行数量的多少和盈亏情况,从出版企业部门所得到的收益也应当不同,以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和鼓励刊物间的竞赛。还要制订出一套编辑职称,晋升、奖励制度,按照他们的刻苦钻研精神,专业水平的高低,发现和培养人才上的贡献,给予相应的政治、物质待遇,对于卓有成就的,应给以特别奖励。
第四次全国文代会曾向文艺界发出号召,要尽一切力量,培养各类文学艺术人才,以逐步改变和克服当前文艺界青黄不接、埋没人才的严重现象。我们广大编辑同志们怀着迫切的心情,恳切盼望有关领导部门一定根据这个精神,制订具体有力的措施,高效能地付之实践。希望再不要停留在会议决议和纸上空谈了。这样,文学战线人才济济、群星灿烂的壮丽局面,则必将出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