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阅读
  • 0回复

机械工业的技术改造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8-21
第5版()
专栏:

机械工业的技术改造
严求实
我国机械工业现有机床不少,工厂不少,有技术先进的厂子,也有先进的技术设备。但是,总的说来,技术水平相当落后,需要进行改组,进行技术改造。这是摆在我国机械工业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具有战略意义的转变
增加社会生产,有两种途径:一个是增加工厂的数量,扩大工厂的规模,这是“量”的发展;一个是通过技术改造,改进现有企业的素质,使之能够由设计制造较初级的产品到设计制造较高级的产品,由较低的效率和效果到较高的效率和效果,这是“质”的提高。
我们从旧中国接收下来的机械工业,基本上是一个只能修修配配的烂摊子。因此,在解放初期以及尔后的一个时期内,机械工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解决从无到有、从修配到制造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主要是通过基本建设,增加工厂的数量,扩大工厂的规模,着重于“量”的发展。这在当时是正确的,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现在,要从着重于“量”的发展,转变为着重于“质”的提高。从目前机械工业的实际情况来看,不仅有此可能,也有此需要。
说有此可能,是因为经过30多年的建设,我国机械工业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产品门类比较齐全、具有一定规模的工业部门。我们已经有了一个可以进行技术改造的物质基础,与解放初期相比,这是一个很大的不同。
说有此需要,是因为机械工业企业的素质,一般说来还比较差。实现四化要求机械工业设计制造高水平的机电产品,但我们能够设计制造的多数产品还比较落后,从技术经济性能分析,大约60%以上只相当于世界50年代水平。实现四化要求我们大大提高经济效果,而现在是“点多批量小”,多数企业的工艺和管理水平还比较落后,因此能源消耗大,材料利用率低,劳动生产率二十几年增长甚微。1970年,日本机械工业1元钱固定资产创造产值5.5元,而我国只有1.3元,这说明我们的经济效果差了一大截。提高设计制造本领,提高经济效果,在这些方面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这是机械工业面临的主要任务。完成这个任务,必须通过技术改造,大大提高企业的素质。
在谈到为什么要着重进行技术改造的时候,有些同志往往只是看到,调整时期给机械工业的投资减少了,对现有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比建新厂可以少花钱多办事。这诚然是有道理的,但并未抓住问题的实质。机械工业作为一个整体,是量和质的统一,在“量”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必须重点提高“质”。这是一个规律性的问题,不这样就不会有最优经济效果。近20年来,我国机械工业固定资产每增加一倍,总产值只增加0.9倍;而工业发达国家,一般是固定资产每增加一倍,总产值增加一倍半左右。这说明我们在着重发展“量”,而人家在着重提高“质”,经济效果大不一样。由此看来,无论国家给机械工业的投资多少,我们都必须从着重“量”的发展,转变为着重“质”的提高。这种转变,不是调整时期的权宜之计,而是由全局情况所决定,要长期坚持下去的。
技术改造的重点放在哪里
为着提高现有企业素质而进行的技术改造,其内容比过去通常的理解要广泛得多。不仅是指改革工艺装备等加工手段,还包括完善发展新产品所必需的试验手段,以及采用现代化管理技术所需要的设备和工具等。企业技术改造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多种多样的。有时可以一举数得,有时还要牺牲一个方面,保证另一个方面。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明确当前技术改造的重点应当放在哪里,以便有重点地使用有限资金,达到迅速奏效的目的。
过去一说技术改造,往往只想到搞专机,搞生产线,眼睛紧紧盯在增加产量上。这对解决当时机械产品供需矛盾,曾起过很大作用。但现在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机械工业技术改造的重点也应该随着变化。国民经济现正处在调整阶段,积累的比例要逐步降到25%左右,今后若干年内基本建设投资不会有大幅度的增长。因此,一般机械产品生产能力暂时大于市场需求的状况,还要持续一段时间。在这种情况下,显然不能一般地提倡围绕增加产量搞技术改造。从当前实际情况出发,机械工业技术改造的重点,我们认为应该放在以下六个方面。
第一,围绕以节约能源为中心的降低消耗进行技术改造。能源紧张,已成为发展国民经济的一个突出问题。机械工业的技术改造,必须把节约能源作为中心任务。一方面,要通过改革工艺和设备,大大降低机械工业本身生产过程的能源消耗;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机械工业要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能源利用率高的机电产品。我国生产的旧型号1~2吨工业锅炉,同先进水平相比,热效率低15%左右;国产汽车同国外同类车型相比,油耗约高6~30%;国内生产的水泵,效率一般比国外低5~10%。现在有不少这样的“煤老虎”、“油老虎”、“电老虎”,急待更新改造。此外,如何降低原材料消耗,提高材料利用率,也应予以重视。
第二,围绕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进行技术改造。目前影响一些机械产品信誉和销路的主要问题:一是质量不好,二是水平不高。要解决这两个问题,有的要改革工艺,有的要改造设备,有的要改革产品结构,有的要发展新品种,有计划地进行产品更新换代。因此,必须通过技术改造,充实、完善计量手段和理化、试验手段,以适应试验研究工作的需要。为争取时间,也要适当引进新技术。
第三,围绕产品上等级进行技术改造。由于产品向大型化发展,不少老企业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如哈尔滨三大动力厂,建厂时是按生产5万、10万千瓦机组设计的,今后要生产30万、60万千瓦的机组,不能靠另建新厂,只能通过现有企业技术改造实现产品上等级。这种技术改造,不仅要涉及到工艺装备,还可能涉及厂房和起重设备。
第四,围绕提高成套水平进行技术改造。机械工业今后要向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成套设备,还有些缺门短线产品,如部分自动控制用仪器仪表等。要提高成套水平,必须通过技术改造完成生产能力的填平补齐。
第五,围绕基础工艺和基础件进行技术改造。在企业中,不管生产的产品怎样改进发展,但有些工艺和零部件还要继续使用。要把基础工艺和基础件作为技术改造的重点,这对企业本身影响长远,对其他厂则是“一家解决,百家受益”。
第六,围绕三废治理和环境保护进行技术改造。一是改革工艺或增加必要的设备,把目前生产中的三废污染治理好;二是改革产品,使之符合环境保护要求;三是为整个工业治理三废提供所需设备。这些都是机械工业技术改造所必须完成的任务。
总之,围绕提高企业素质进行技术改造,要做的工作多得很。那种认为“任务不足,不必改造”的思想,是要不得的。恰恰应该抓紧调整时机,把技术改造搞好。当然,以上六个方面是从机械工业总体上说的。各企业确定自己的技术改造重点时,应从实际情况出发,进行具体分析,不能生搬硬套。
技术改造遵循的几个原则
搞技术改造,除要选好改造的重点外,有些原则必须遵循。不这样,技术改造就不能取得良好效果。
第一,既要技术上先进,又要经济上合理,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技术改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对技术改造方案要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实行优选,不能离开经济合理去追求技术先进。凡可以通过改革产品或改革工艺解决的问题,就不要做一大堆设备;凡可以用多工位专机解决的问题,就不要搞生产线;凡可以通过改革刀、夹、模具和安装数显装置等手段解决的问题,就不要在改造设备上动大手术。总之,要用尽可能小的代价,换取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
搞技术改造,不能只笼统地说产量增加多少,产值增加多少,而要看各项技术经济指标有无明显变化,如消耗和成本是否降低了,质量和劳动生产率是否提高了。要计算投资回收期,计算资金利润率,把投资和效益联系起来进行经济效果评价。
有些情况要进行具体分析。例如,提高产品质量、治理三废等,可能企业暂时得不到直接的经济效益,但有显著的社会效益。这也是在研究技术改造效果时必须考虑的。
第二,从薄弱环节入手,注意提高综合生产能力。
技术改造的目的可能各不相同,但都要先把卡脖子的薄弱环节找出来,然后对症下药,加以解决。技术改造后,要在工序之间、零部件之间以及配套产品之间,保持能力的相对平衡,避免长短不齐,相差悬殊。如果离开实际需要搞改造,把某个或某几个生产环节的能力搞得过大,又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就等于积压资金和浪费资材,而且还会给生产管理带来麻烦。只有综合生产能力提高了,才是技术改造的真正效果。
第三,技术改造同机械工业改组相结合。
一是制订技术改造方案时,要充分考虑机械工业改组规划,不要离开改组去搞改造,以免造成返工浪费。二是技术改造要服务于改组,促进改组。要优先搞好工艺专业厂和零部件专业厂的技术改造,充分显示专业厂产品质量好、消耗少、成本低的优越性,进一步促进和巩固机械工业改组的成果,逐步解决重复布点、重复建设、重复生产的问题。
第四,明确目标,远近结合;统一规划,分步实现。
进行技术改造,要首先明确目标,没有目标就没有根据。确定目标时,不能凭想当然,也不能凭负责同志的一句话,一定要作市场预测和科学分析,保证目标切合实际。目标必须是远近结合的,切忌目光短浅和好高骛远这两种偏向。只看近不看远,会造成一次改造未完,又要搞第二次改造,把很多钱浪费在“建了拆,拆了建”上面;只看远不看近,会造成生产能力的闲置和资金设备的积压浪费。
合理的目标确定了,由于人力、物力、财力有限,技术改造还要贯彻“统一规划,分步实现”的原则。如有一个生产光学经纬仪的仪器厂,由于零部件质量差、整机产量低,不能满足用户需要。经过分析,他们规划建4条生产线,分别加工卡脖子的4个关键件。因投资不足,决定首先集中力量为一个关键件设计制造组合机,并把腾下来的设备和人员,充实到另外3个关键件的生产中去,然后再逐步改造这三个关键件的生产条件,变“力所不及”为“力所能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