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5阅读
  • 0回复

“知识分子劳动化”的提法值得研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8-21
第5版()
专栏:

“知识分子劳动化”的提法值得研究
余新
在60年代初期,曾经大张旗鼓地宣传过“知识分子劳动化”的口号,并且相应地采取了措施。林彪、“四人帮”横行时期,在这方面有更大的发展:各级各类干部进五七干校,大专毕业生长期当工人农民,等等。
将近20年的实践经验证明,“知识分子劳动化”的提法,带有很大的片面性。
首先,这个提法,否定了社会主义中国的广大知识分子是脑力劳动者。脑力劳动也是劳动。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企业中,一般的科学技术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生产管理人员,是生产劳动者。不但如此,马克思还认为,非物质生产部门中的教师,对于雇佣他们的学校老板来说,是生产工人;演员对于雇佣他们的企业主来说,也是生产工人。可见,就是在旧社会,多数知识分子也是脑力劳动者。在新中国,更是这样。“知识分子劳动化”的提法,否认了这一点。
其次,“知识分子劳动化”的提法认为,知识分子体力劳动化了,才能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列宁说:“工程师承认共产主义所经历的途径将不同于过去地下宣传员和著作家,他们将通过自己那门科学所达到的成果来承认共产主义,农艺师将循着自己的途径来承认共产主义,林学家也将循着自己的途径来承认共产主义,如此等等。”(《列宁选集》第4卷第475页)列宁的这个论断,实践证明是正确的。
适当参加体力劳动,对于知识分子改造思想是有益处的,对于青年学生更是如此。但是,“知识分子劳动化”的提法,夸大了体力劳动对于思想改造的意义和作用,这是一种片面性。
第三,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应当强调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而不应该强调知识分子体力劳动化。在1977年,美国的脑力劳动者已超过体力劳动者,达到50.1%。不但如此,美国现在的体力劳动者,许多人有着较高的科学技术文化知识水平。日本、西德等国的体力劳动者也是如此。现在正在进行的以电子技术为中心的当代工业革命告诉我们,体力劳动的劳动条件已大为改善,劳动强度已大为减轻,并且,体力劳动也需要越来越多的科学技术文化知识,文盲和“科盲”是很难适应现代化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的。
显然,“知识分子劳动化”的提法,是从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小生产者立场看问题,而不是从社会主义的社会化大生产的立场看问题。
在关于“知识分子劳动化”的宣传中,有的文章还提出,要树立参加体力劳动是生活的第一需要的思想,并且,用它来作为对于干部和群众的现实性的要求。不错,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提出过,劳动本身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是进入共产主义的一个条件。这里所说的劳动,不应理解为只是体力劳动,而应包括脑力劳动。只能进行体力劳动而不能进行脑力劳动,就谈不上个人的全面发展,更谈不上进入共产主义。
过去有的文章还这样说:“如果我们在将来普及高等教育,但是培养出来的人都不能参加体力劳动,那就只有亡国。难道我们还能到别的星球上去找一批奴隶,来代替我们挑粪种地吗?”这种说法是荒唐的。未来的有文化的农民,将用机械化的方法施肥种地,如同现在经济技术发达的国家的农民那样。试问,这种不挑粪种地的办法,是“亡国”还是“兴国”?相反,象林彪、“四人帮”那样轻视知识,打击、迫害知识分子,倒是有“亡国”的危险。由于林彪、“四人帮”的横行,我国的国民经济曾经濒于崩溃的边缘,就是一个证明。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