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西方报刊看波兰罢工浪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8-21
第6版()
专栏:小资料

西方报刊看波兰罢工浪潮
编者按:由于工人罢工而发生动荡的波兰局势引起了各方面的密切注意。西方报刊对此发表了许多评论,现摘要译载其中两篇。
“波兰在克里姆林宫的枷锁下嘎嘎作响”
俄国人正在细心观察波兰的局势,看看是否必须再次实行“勃列日涅夫主义”来使俄国的东欧帝国完整无缺。
这次,波兰当局一直避免同工人发生公开对抗。但是,有节制地增加工资以及和风细雨地谈判不是真正能医治俄国在欧洲的这个最大盟国正在遭受的严重经济弊病的良药。四面八方都在要求实行改革。
华沙有影响的《政治》周刊说:“我们的管理制度完全不按逻辑办事。统计数字是假的。劳动纪律松懈。现在需要的不是进行更多的谈判,而是制订一项新的、全面的改革计划。”
波兰政府一直在设法通过向西方大量借债来使它的苏联式的经济体制继续起作用。可是,今天,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都不能大力帮助波兰摆脱经济困境。
抚慰工人、保持安宁是一回事,进行重大的政治改革又完全是另一回事。波兰人心里非常清楚他们东面的邻国怎样在密切地注视着他们。但是,俄国人今天也有他们自己的困难:在国内,他们的经济也在走下坡路;在国外,他们在阿富汗陷入了困境。也许现在这时对波兰人是有利的。捷克人未能做成的事,波兰人将能做成吗? ——英国《现在》周刊
“华沙试图着手改革”
自从7月初以来,华沙罢工席卷全国工业企业。
波兰工人的抗议是针对——1970年和1976年也是如此——7月1日已经生效的肉价上涨以及增加劳动定额。政府这回比以往更为谨慎。
出于害怕罢工不受控制而搞过头,政府作了让步。
据初步估计工资增加了约7亿奥地利先令。在波兰市场目前尚无希望改善的供应状况的情况下,提高工资不仅大大增加了通货膨胀的风险,而且也增加消费者的失望情绪,这些消费者虽然有钱,但是用这些钱能买的东西越来越少。
这次批评也不少。波兰最重要的《政治》周刊的总编辑拉科夫斯基公开批评领导,并指责他们美化局势,而不把全部真相告诉人民。拉科夫斯基要求进行结构性的改革。
接近政治领导的人士在谈话中指出,打算实行的经济改革是以“南斯拉夫的样板”为依据的。在罢工过程中已为企业有较大的自主权采取了首批步骤,方式是政府不直接干预和工人在企业内部的谈判。总之,他们通过缔结真正的“劳动契约”解决了这些冲突。
但是现在人们可以说的一点是,政府这次决心采取更灵活的办法。由于同意实行企业内部达成协议的原则以及不采取报复措施,工人的这种对社会福利的不满情绪就具有政治性质。——奥地利《萨尔茨堡新闻》
什切青
什切青位于波兰西北部,是什切青省的省会,人口约40万。它是波兰在波罗的海沿岸最大港口之一,也是仅次于格但斯克的造船中心。什切青的造船业历史悠久,可追溯到18世纪。解放后,这里的造船业有了很大发展,1952年至1978年,什切青的“瓦尔斯基”造船厂共建造船舶273艘,290万载重吨。
1970年12月,这个城市的工人、学生和市民曾举行大规模的示威游行,反对当局提高食品和日用工业品价格。1976年6月25日,什切青工人同格但斯克等城市的工人一道,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罢工、怠工,抗议当局大幅度提高人民基本食品的价格,当时波兰当局被迫撤销了提高物价的决定。 (季)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