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美国出版事业面面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8-21
第7版()
专栏:

美国出版事业面面观
邓蜀生
今年初夏,我们中国出版工作者第一次访问了美国。通过直接接触和观察,增加了我们对美国出版事业的了解。
美国出版业1979年的生产总值是60亿美元,占同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2.1万亿美元的千分之三。出版业从业人员约6.6万人,每年出版新书4万多种,此外有45万种为市场需要的重版书,两项合计,每年出书近50万种,共计21亿册(1979年),按人口平均,一个人每年差不多可以摊到10本书。这说明了这个行业对美国社会的影响是很大的。
美国出版公司有2千多家(数字经常有变动),有小到只有一两个人的“皮包公司”,也有大到拥有几千甚至一万多雇员的大公司(如麦格罗·希尔公司)。还有人为了专门印行一本书,或出版他自己写的书,成立一个小出版商行,这就是所谓“个体出版商”。
美国出版业与大企业的关系十分密切。如著名的兰敦书店,它的股权的主要控制者是美国无线电公司。美国最大的玩具制造商、加利福尼亚州的马特尔公司,控制了许多出版公司。
美国图书出版业有许多行业性的组织。最有代表性的是美国出版商协会,它包括三百多家出版社,大部分是大中型的。小出版社只有六十多家,因为会员资格规定,参加协会的出版商,每年必须固定出版至少五本书。
美国同行还向我们介绍了美国图书出版的结构。一般来说,科技、工艺、商业以及参考工具书占55%,文艺作品以及烹饪、园艺、缝纫、性知识等大众题材书籍占35%,儿童和儿童教育及其他占10%。
美国的出版公司,按照他们自己的分类,分做赢利性与非赢利性两种。前者是商业性的,占出版公司的绝大多数。非赢利性的出版公司,一般是指大学出版社和某些专业出版社。大学出版社在美国有100多家,规模大的如哈佛大学出版社,一年可出版新书和重印书200种以上,小的一年只出一两本书。1979年全年,大学出版社出版新书约3千种,占当年美国出版新书总数的十三分之一左右。
这种以非赢利为目的的出版社,享受免税待遇(商业出版社的纯利一半以上要作为所得税上交给政府)。大学出版社与商业出版社的出书范围并没有明确区分。一般说来,商业出版社从销售方面着眼,对某些学术或专门著作不愿接受出版,大学出版社从学术价值来衡量,尽管销路会很小,也可能接受出版。因为大学出版社在经济上有母校和各种基金会的支持。事实上,象哈佛大学出版社这样的非赢利出版社,具有相当强大的竞争力量,也出版了许多销路很大的书籍,如我们所熟悉的费正清教授,他就是哈佛大学出版社的基本作者,他的著作很受欢迎,销路不小。
非赢利出版社还包括一些研究团体的出版机构。其中比较著名的如1943年建立的“美国公共政策事业研究会”,它是一个向学者、企业家、政策制订者、报刊和公众,提供国内外重大问题研究资料的组织。它每年都出版100种以上的政策研究著作。
联邦政府对大学出版社提供特定的支持,如资助出版或翻译某一本书。华盛顿的美国同行高兴地对我们说:“国家人文科学基金”支持非赢利出版社翻译了14本关于中国的书。
与美国同行们一起举行的多次座谈中,我们了解到美国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是销售,而不是编辑工作。据美国同行的介绍,在美国出版企业的构成中,从事编辑工作的人员占15%,生产计划与设计人员占10%,会计、计算机管理和资料处理、代客服务以及其他经营管理人员共占50%,而单是推销人员却占了25%。“出版事业的成败,决定于销售的好坏”,这是美国同行们常讲的一句话。
美国任何企业都离不开广告,出版业自不例外,不过,出版业除了一般的商业广告之外,还有更巧妙、更具吸引力的宣传手段,这就是作品奖和读书会。
美国的许多作品奖具有相当长的历史和很高的声誉。比如普利策奖不仅在新闻界是众所瞩目的大奖,在图书出版界,从1917年以来,就是最有吸引力的荣誉奖。此外如全国图书奖、费·贝塔·卡帕图书奖。这些作品奖是广大读者和文化界、评论界对优秀作家和作品的表彰和鼓励,也是图书出版界联系读者的一种有效的形式。这些作品奖的奖金额并不多,少的只有100美元,多的也不过几千美元。但一部作品获得一些有影响的奖金后,立即身价十倍,销路大增,作者也多了一个荣誉头衔。因此,美国出版界十分重视作品奖的评选,而且运用影响来使自己出版的作品膺选。
与作品奖有直接关系的是读书会(图书俱乐部),直接受出版公司控制的以广大读者为对象的宣传和推销方式。读书会也定期或不定期评选推荐书,一经推荐,就可能成为畅销书。
总之,美国出版业的竞争是激烈的,推动竞争的动力是资本主义利润。美国出版业的某些(当然不是全部)竞争办法是注意研究市场,接受读者检验,讲求工作效率,认真培训人材,严格进行考核。这无疑也是美国出版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