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西丝窝和朱槽子两个大队为什么富穷悬殊 一个扬长避短 一个弃长就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8-22
第2版()
专栏:

西丝窝和朱槽子两个大队为什么富穷悬殊
一个扬长避短 一个弃长就短
据新华社天津8月21日电 天津市武清县大黄堡公社西丝窝大队和朱槽子大队,一个富得流油,一个穷得出名。去年,西丝窝大队现金分配每个劳动日4元1角,全大队平均每人收入609元;朱槽子大队每个劳动日9分钱,全大队平均每人收入30多元,有一半以上的户超支欠款。两个大队为什么差别这样大?关键在于,一个扬长避短,顺乎自然规律;一个弃长就短,违背了自然规律。
这两个大队相距只有十几里地,自然条件基本相同,都处在全县低洼易涝的大洼地区,土地宜种芦苇,不宜种粮。过去两个大队一直全种芦苇,社员的口粮和油由国家供应。那时候,两个大队是“鱼苇之乡”,收入都比较高,社员生活也比较富裕。后来,由于极左路线的影响,朱槽子大队把3,000亩苇田全部改种粮食作物。这样,每亩投资每年多6元,多用工15个,最多才收获六、七十斤粮食,年年亏本。从1966年以来,这个大队共欠国家贷款68,000多元。
西丝窝大队的1,100多亩洼地,由于实在无法改种粮食,就硬着头皮坚持种芦苇。种芦苇投资少,省工,抗涝保收。这个大队年年丰收,年年受益。现在,这个大队银行存款已有15万元,公共积累达21万多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