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中国共产党旅欧支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8-22
第5版()
专栏:党史资料

中国共产党旅欧支部
张洪祥
1922年冬,在法国成立了中共旅欧支部(过去习惯称为“中共旅欧总支部”)。它在传播马克思主义、介绍俄国革命和西欧诸国工人运动的经验、培养革命人才、推动我国革命事业的发展等方面,都做出了贡献。
中共旅欧支部是在我国第一代共产党人赵世炎、周恩来等亲自组织和领导下建立起来的,是当年留法勤工俭学的重要成果。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我国广大爱国青年学生在十月革命的鼓舞下,为了寻找革命真理,以求改造中国,纷纷赴法勤工俭学。到1920年底,全国赴法学生达1,600多人,在这支队伍中,著名的领导人有:赵世炎、周恩来、蔡和森、陈延年、王若飞、邓小平、李维汉、李富春、聂荣臻、蔡畅、李立三、傅钟、肖三等同志。他们中间,有我国最早的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也有当年五四运动的杰出的领导人和积极分子。他们赴法以后,努力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组织各种革命团体,把勤工俭学学生和旅欧华工中的一批优秀青年团结在共产主义旗帜下。留法勤工俭学中革命活动的开展,为中共旅欧支部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早在中共旅欧支部成立以前,蔡和森已在法国开始了建党宣传活动。他是留法新民学会的领导人之一,1920年7月,在法国蒙达尼召集的会员大会上,他明确地提出了“主张激烈的革命,组织共产党,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即仿效俄国十月革命的方法”。1921年5、6月间,他与赵世炎等一起,讨论过建立统一的旅欧共产主义组织的问题。后来,他由于忙于领导勤工俭学学生的求学运动,又因同年秋天,在参加领导进占里昂中法大学的斗争中被法国政府驱逐回国,他的建党计划未能实现。
赵世炎赴法前,就在国内参加了筹建中国共产党的活动。赴法后,他一直同国内党组织保持密切联系,并在勤工俭学学生和旅欧华工中,开展革命活动,培养积极分子,为建党准备条件。1920年秋张申府赴法时,陈独秀委派他在法国筹建共产党小组。第二年春,赵世炎接到陈独秀关于建党的来信,在巴黎同张申府取得了联系。到1921年3月,根据国内党的发起组意见,成立了巴黎的党组织。参加巴黎小组的有五名党员:赵世炎、张申府、周恩来、刘清扬、吴明(即陈公培)。这个小组是中共旅欧支部的前身,是秘密的组织,和当时国内各地建立的党组织一样,为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作了积极的准备。
巴黎党组织成立后,首先在勤工俭学学生和旅欧华人中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活动,接着,小组中的部分党员于1921年6月间参加并领导了“拒款”运动,反对中法反动政府之间的秘密借款;同年9月,又参加了进占里昂中法大学的斗争。这几次大规模的斗争,进一步提高了广大群众的觉悟,促进了旅欧统一革命组织的建立。在斗争中涌现出一批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分子。在这以前,已经成立了一些信仰社会主义的革命团体。比较大的革命团体有:李维汉、李富春等建立的“工学世界社”;赵世炎、李立三等建立的“劳动学会”和“勤工俭学学会”;袁子贞、马志远等领导的“华工总会”,等等。另外,在旅德、旅比的华人中也有一批拥护马克思主义的积极分子。为了建立统一的旅欧共产主义组织,1921年底或1922年初,由赵世炎、周恩来发起,邀请了部分团体代表,在巴黎共同商讨组织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的事宜。代表们就“少共”的组织、纲领进行了充分讨论,并达成了协议。会后,赵世炎、李维汉等在法国,周恩来去柏林,聂荣臻、刘伯坚等在比利时,分别建立和发展“少共”的基层组织。
1922年6月下旬,在巴黎西郊布伦森林中的一个地方,召开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的代表大会。大会共进行三天,由赵世炎主持。会议通过了“少共”的党纲、党章,并选举了赵世炎为书记,周恩来为宣传委员,李维汉为组织委员,成立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1922年冬,参加“少共”中的共产党员组成中国共产党旅欧支部,同时,“少共”中够党员条件的同志正式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为了同国内党团组织在名称上取得一致,中共中央和团中央来信指示(注:这封信是从莫斯科转来的,周恩来于1923年1月收到此信),要求“少共”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1923年2月17日至20日,“少共”在巴黎召开了临时代表大会,正式通过把“少共”改名为旅欧共青团,通过了周恩来起草的新团章,选举了新的领导机构,周恩来为书记,肖朴生、刘伯坚等为委员。
中共旅欧支部和旅欧共青团,设在巴黎南部意大利广场戈德弗鲁瓦街17号的一家旅馆内,党团机关是合在一起的,领导机构也是统一的。当时,团组织是半公开的,发表声明、宣言以及参加旅欧华人各团体活动时,都是用“旅欧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名义;党的组织是秘密的,不公开活动,直到1925年4月1日,刊物上才第一次出现以“中国共产党旅欧支部”的名义,发表《为孙中山先生逝世告旅欧华人》(见《赤光》第28期,1925年4月1日)。这种组织机构的特点,一直保持到中共旅欧支部的结束。
中共旅欧支部成立后,领导全体旅欧华人开展了一系列革命斗争活动,把旅法勤工俭学运动和旅欧华人的斗争推向了新的阶段。
在理论宣传方面,旅欧党团组织创办了油印刊物《少年》月刊,由赵世炎、陈延年等负责编写和刻印。从1922年8月到1923年底,《少年》共出版了13期,曾摘要登载过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有关经典著作,还发表了周恩来的《共产主义与中国》、《宗教精神与共产主义》、《告工友》、《十月革命》等重要文章。《少年》在加强党团员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方面,起了重要作用。1924年2月1日《少年》改为《赤光》半月刊,由周恩来亲自编辑,参加编辑刻印工作的还有邓小平、李富春等。《少年》以理论宣传为主,《赤光》则偏重联系实际,回答国内和旅欧斗争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文章短小精悍,“笔锋犀利”,很受广大群众的欢迎。《赤光》到1925年6月为止,共出版了33期,目前所收集到的15期中,发表周恩来的文章达37篇。
《少年》与《赤光》对旅欧学生中以华林、李卓为代表的无政府主义派和以曾琦、李璜为代表的国家主义派,进行了揭露和批判。
中共旅欧支部成立后,把发展党团组织,培养输送干部,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旅欧党团组织建立时,党团员只有30多人。1923年2月增加到72人。1924年间,发展到200多人,成为旅欧华人中人数最多、力量最强的战斗组织。根据中共中央指示,1923年3月18日,赵世炎率领王若飞、陈延年、陈乔年、佘立亚、高风、熊雄等12人,赴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同年11月,刘伯坚、李合林等10余人,第二批赴苏学习。1924年,中共旅欧支部又派送聂荣臻、蔡畅、郭隆真、李卓然等赴莫斯科。以后又陆续输送几批党团骨干去苏联。这些同志学习不久就返回祖国,积极投入轰轰烈烈的大革命。
为了开展华工工作,中共旅欧支部派出了一批党团骨干,深入到旅法华工中去,帮助组织工会、工人夜校等,出版《工人旬报》,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教育。“华工总会”的主要负责人袁子贞、马志远等,在党的教育下,提高了阶级觉悟,参加了旅欧共产党,袁子贞还被选为旅欧共青团执行委员会委员,使“华工总会”真正成为共产党领导下团结教育华工的组织。
中共旅欧支部成立后,还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在法国协助国民党总部代表筹组国民党旅欧支部,建立国共合作的革命统一战线。这项工作当时是以旅欧共青团名义进行的。1923年3月,国共双方代表在巴黎举行了协商会议,讨论旅欧共青团支部成员参加国民党的问题。同年6月16日,周恩来率领旅欧共青团代表到达里昂,同国民党总部代表继续商谈国共合作问题,双方达成协议,决定旅欧共青团员80余人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周恩来等参加筹组国民党旅欧支部的领导工作。1923年11月25日,在里昂召开了“国民党旅欧支部”成立大会,周恩来任总务主任(即秘书长),以后又代理执行部部长,李富春任宣传主任,朱德是中共旅欧支部的成员,兼任国民党德国支部的组织主任。随后,聂荣臻任国民党巴黎通讯处处长。这标志着旅欧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国民党旅欧支部的实际负责人是周恩来、李富春等,其领导核心力量是旅欧党团员和国民党左派。1924年6月,国民党旅欧支部改为旅欧总支部。
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形成,进一步推动了旅欧华人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发展。1923年7月,由旅欧共青团发起,联合旅法22个团体,召开了反对帝国主义“共管”中国铁路大会,并成立了“旅法各团体联合会”,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国内军阀势力,广泛地把旅欧华人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周围。1925年“五卅”运动时,中共旅欧支部发动勤工俭学学生和旅欧各界侨胞,掀起反帝爱国的高潮,声援国内工人、学生的爱国正义斗争,揭露英帝在华暴行。这一斗争不仅激起旅欧华人的无比义愤,而且也得到了欧洲各国工人阶级的同情和支持。
1924年7月,周恩来奉调回国,中共旅欧支部领导工作由李富春、傅钟、邓小平等负责。1925年到1926年间,旅欧支部大部分成员回国,中共旅欧支部的工作基本结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