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困难重重的越南农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8-22
第7版()
专栏:

困难重重的越南农业
特安
香港《亚洲周刊》八月初在一篇报道越南经济情况日益恶化的文章中指出,越南今年的粮食产量,即使下半年风调雨顺,勉强完成下降后的生产指标,产量也仍将比原定计划指标低25%。由于越南农业生产连年减产,越南的整个经济状况和人民生活陷入越来越困难的境地。
几年来,越南粮食生产每况愈下,粮荒日益严重。1976年粮食产量为1,359.2万吨;1977年下降到1,282.2万吨;1978年又直线下降到1,100万吨;1979年,越南社会科学委员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承认那是最糟糕的一年。这4年的粮食产量不仅都远远未能达到计划指标,而且按人口平均计算,1979年比1976年减少了43斤。今年越南的粮食生产指标已从原来的2,100万吨降低为1,500万吨,上半年,越南只完成全年粮食生产指标的1/3,其余2/3即1,000万吨粮食,要在下半年完成是极为困难的。
越南政府在几个月前作出的关于粮食问题的决议中也不得不承认:最近几年,许多地方粮食单产和总产量下降,全社会平均口粮下降,国家进口粮食日益增多。据河内估计,1979年越南粮食短缺的数量相当于380万吨稻谷,即240万吨大米。群众的口粮一降再降,现在已经从战时的每人每月13公斤减少到8公斤(其中只有1公斤是大米,其余是薯类)。副食品也少得可怜。过去城市居民的猪肉、白糖配给量每月各为100克,1979年都减为50克。蔬菜也奇缺,首都河内的供应虽比其它省市要优厚,但去年国营蔬菜公司只能供应每个市民每天2公两菜,今年以来,就连供应这2公两菜都无法保证。由于食不果腹,许多地方老百姓不得不上山挖野菜摘野果充饥。
越南的各种经济作物生产也大幅度下降,没完成计划指标。去年各种经济作物的产值比原计划降低22%。烟叶、椰子油、豆类、花生等收购量只达原计划的20—45%。由于农业生产不景气,以农副产品为主要原料的许多工厂企业就陷于瘫痪或半瘫痪状态。去年年底,河内一位政府要员透露,糖油公司严重缺乏原料,香烟公司几乎要关门。越南粮食食品部直属的制茶工厂,原料供应只有50—60%。中央直属的肥皂厂,只有8%的原料,仅够生产5%的产品。藤、竹制品本来是越南主要的出口商品之一,但由于盛产藤、竹的同奈省收购的大竹只达计划的30%,这就迫使许多藤、竹器生产单位因缺原料而停工。象河内、胡志明市、顺化这些过去大量出口藤、竹器的省市,也因缺乏原料而大大减产了。
农业本来是越南恢复和发展经济的基石,但河内当局倒行逆施,一味扩军备战,一再削减对经济部门,特别是农业生产的投资。于是,军工生产严重排挤了支农产品的生产,农机具、肥料、农药等严重供应不足。结果是水利失修,抗灾能力下降,大片农田荒芜,粮食生产遭到直接危害。“过去能生产出3吨稻谷的那么一块稻田,现在充其量也不过只能收 600公斤”。
越南自己的统计数字也表明,农业是越南经济的一个薄弱环节,景况十分不妙。据报道,在解放战争结束后的3年里,如果以1975年农林部门提供的收入指数为100,按不变价格计算,1978年的指数只有100.5。结果,它在生产性国民收入中占的比例从1976年的48.6%直线下降到了1978年的39. 3%。而且实际情况还要更加糟糕。在同一时期,越南的农业人口的比例大大增加,据去年的一次人口普查,农业人口在全国人口中的比重从1976年的64.6%上升到了71.3%。但是,农业人口在1978年提供的产值却只占全国总产值的40%不到。
越南本来是亚洲闻名的三大稻米出口国之一,昔日的“鱼米之乡”今天为何遍地饥馑,民不聊生?河内当局竭力从自然灾害和替罪羊身上去找原因。其实,总根源就在于黎笋集团穷兵黩武,推行“大炮优先于大米”的政策。一个仅有五千多万人口的国家却要维持150万正规军和几十万公安部队的庞大兵力。明明是“世界上10个最穷的国家之一”却要硬充“世界第三军事强国”,派出20多万军队去侵略邻国。这一切就使越南的军费开支成为压在越南人民身上的沉重包袱。据报道,1978年越南军费开支约占国家财政支出的40%,1979年就上升到47%。在1981—1985年的新五年计划中,军费开支又将比前有所增加。越南宣传头目黄松甚至声称,越南“1981—1985年国家计划的目标将是全国军事化”。这样庞大的军事开支必然要给越南经济首先是农业带来灾难性的结果。越南经济界一位人士说:“现在我们不得不把更多的粮食和更多的钱用于军队。要把更多的外汇留给军队。军队把我们所需要的卡车拿走,把我们搞农业和经济的各部门所需要的劳动力抽走。”于是就象日本《读卖新闻》记者自河内报道所说,越南“高达数十亿越币的军事费用,动摇着越南经济的基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