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把农村的能工巧匠请出来 蓬莱县二刘家大队选贤任能大力发展工副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8-23
第2版()
专栏:

把农村的能工巧匠请出来
蓬莱县二刘家大队选贤任能大力发展工副业
本报讯 山东省蓬莱县刘家沟公社二刘家大队充分发掘人力资源,广开“才”路,选贤任能,先后兴办了制造大罐、校验器、水泥制品的厂和木匠铺、铁匠炉、旅馆以及农副产品加工等工副业20多项。今年上半年,全大队工副业纯收入猛增到16万元,比去年全年还多一万多元。
不拘一格广开“才”路
这个大队有20多名有手艺、懂技术的能工巧匠。大队不拘一格广开“才”路,让“能工”献“能”、“巧匠”生“巧”,充分挖掘人才潜力。社员金渤林曾在电厂做过工,懂得电工和电焊等技术,人称“金不换”。但因为他出身富农家庭,过去只能埋头在田里劳动,一直没有得到重用。群众惋惜地说:“‘金不换’连锡也换不着了”。现在让他担任了机修厂厂长。他带领群众大搞技术革新,节约挖潜,提高了工效,降低了成本。做5吨大罐,过去8天做一个,现在一天做一个;每个罐比过去节约16斤焊条、30斤铁板;销售价由过去的1,500元降到900元。这样一来,大大提高了产品的竞争能力,成为全大队收入最多的副业项目。看到金渤林为集体贡献了聪明才智,社员们高兴地说:“金不换’这回真是给金子也不换了”。
千方百计招揽人才
这个大队采用多种办法招揽人才:一是每上一个工副业项目,先造舆论,让社员物色推荐。二是张贴“招贤榜”,让有本事的人揭榜应招。三是鼓励社员“毛遂自荐”。对于自荐者量材而用,一时不能起用的也立案备用。这样,每上一个新项目,就涌现出几个有本事的能人。去年以来,光通过“招贤榜”和“毛遂自荐”发现的人才就有20多名。
去年7月,大队决定筹建一个水泥制品厂,并张贴出选拔厂长的“招贤榜”。曾经担任过生产队长的杨治坤揭榜应招。杨治坤过去当队长时,工作没搞好,有人对他担任厂长不太放心。多数同志认为,他虽然缺乏指挥全面工作的才能,但肯吃苦,善钻研,负责某一单项工作是把好手,水泥制品厂正需要这样的人来创业。他带领20名社员,苦干巧干,边建厂边生产。去年,原计划可盈利7,000元,实际盈利10,000元。今年,水泥制品厂可盈利70,000元,成了全大队的主要副业。
奖励一得之见
这个大队也不放过“一得之见”。为了鼓励社员提合理化建议,大队规定,提的合理化建议被采纳后,奖励10至50个劳动日。大队办的水泥制品厂靠近公路。社员刘惠松建议把水泥制品厂的办公室腾出来,附设个旅馆,一来方便旅客,二来增加收入。大队采纳了他的建议,因陋就简办了个旅馆。开张3个多月,纯收入1,000多元。为此,大队奖励了他十个劳动日。
要发挥自然资源的优势,首先要发挥人力资源的优势。二者结合起来,才能形成更大的优势。农村中有不少有一技之长的人才,在林彪、“四人帮”推行极左路线的那些年月,这些人大都有劲无处使,非但得不到重视,往往还被当作“资本主义势力”受批判。其实,这些人绝大部分是肯动脑筋、肯钻研的有心人,是集体的宝贵财富,广开生产门路少不了他们。对于这些人才,应该因人制宜,创造条件发挥他们的专长,为集体增加更多的财富。
编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