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河南、山东两省沿黄社队避害兴利 利用黄河浑水改土固堤一举两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8-23
第2版()
专栏:

河南、山东两省沿黄社队避害兴利
利用黄河浑水改土固堤一举两得
据新华社郑州8月20日电 位于黄河下游的河南、山东两省把处理黄河泥沙与利用黄河泥沙紧密结合起来,放淤改土,放淤固堤,避害兴利,一举两得。
现在,河南、山东两省正积极利用汛期含泥沙多的黄河浑水,有组织、有计划地打开涵闸,放淤改土、放淤固堤。据了解,黄河下游两侧已放淤改造盐碱、沙荒地290多万亩,引黄种稻改土150万亩,利用自流放淤、提水放淤和吸泥船吸取黄河泥沙2亿多立方米,加固了一部分险工堤段。
黄河是世界闻名的多泥沙河流,平均每年流入黄河下游泥沙16亿吨,使下游河床逐渐淤高,成为“悬河”。1964年,周恩来总理指示,处理黄河水土上中下游都要有利于生产,除害兴利。有关部门在治黄工作中实行了以水土保持为基础,拦、排、放相结合的方针,解决泥沙问题。
河南、山东两省在除害兴利中,采取多种形式利用泥沙,放淤改土。各地抓住7、8、9三个月黄河浑水期围堰放淤,一次把沙、碱薄地改造成良田,或在沙、碱薄地上种水稻,引黄河浑水进田灌淤改造成良田,或有计划地在沙、碱荒地上挖沉沙池,沉沙淤改,使沙、碱荒地变成良田。由于浑水中的泥沙是从黄土高原肥沃的表土冲刷下来的,含有氮、磷、钾和有机物质,在淤改后的土地上种植农作物,增产效果十分明显。菏泽县前张庄大队1971年开始放淤改土,加上水、肥、种增产措施,产量逐年提高。
河南、山东两省还利用黄河浑水淤固堤坝。近几年来,河南省范县、濮阳县和山东省东明县用放淤的办法,填平了滩区的串沟和堤脚附近的坑槽洼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