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河北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 落实政策的阻力何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8-23
第3版()
专栏:

《河北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
落实政策的阻力何在?
本报讯 8月19日的《河北日报》,就中共秦皇岛市委落实政策办公室某些负责人用写假报告的手段,包庇犯有打砸抢错误的秦皇岛市委组织部副部长齐东普这一事件,发表评论员文章指出,在当前的落实政策工作中,仍然干扰很多,阻力很大。而这些干扰和阻力,又主要来源于那些掌握着落实政策领导权的某些思想路线不正、派性劣习不改的人。
文章指出,时至今日,为什么有些人对平反纠正冤假错案还在那里“顶着不办”?大致有三种情况。一种是掌握落实政策工作的人,本身就是冤假错案的制造者、打砸抢的策划者、指挥者或直接参加者。他们的历史,他们的立场,他们的感情,决定了他们对于落实政策,平反冤假错案、清理打砸抢者持抵触态度,甚至采用种种办法进行顽抗。
另一种情况是,掌握落实政策工作的人,党性不纯,派性有余。在这些人的头脑中,充满着“整人有理”、“整人事出有因”或“申诉无理”的“理论”,他们对那些冤假错案的制造者、策划者、指挥者、打砸抢者在思想感情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总是百般加以袒护和包庇。而对于广大遭受迫害而又沉冤难雪的群众,瞧着不顺眼,接待不耐烦,甚至毫无根据地给人家扣上“告歪状”、“无理取闹”等帽子,进行压制打击。落实政策的领导权掌握在这种人手里,或顶或拖或包庇,这也是必然的。领导班子中有的老干部,自身有图谋私利的思想,被人投其所好,对于犯有打砸抢错误而至今仍身在领导班子中的人,明知其有严重的问题,但从感情上下不去手,又怕搞到自己头上。因此,也采取一种纵容包庇的态度。再加上党内民主生活不健全,象落实政策工作这样一件大事提不到党委议事日程上来,领导干部又不亲自作调查研究,不听取干部和群众的呼声。这些正是秦皇岛市落实政策中出现一些不正常现象的重要原因。
再一种情况是,掌握落实政策工作的人思想路线不端正,一讲落实政策,平反冤假错案,清理打砸抢者,他们就疑虑重重。如怕“影响安定团结”等等。因此,在落实政策工作中怀疑观望,缩手缩脚。落实政策,平反冤假错案,清理打砸抢者,这是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发展安定团结大好形势的重要步骤。假若大量的冤假错案得不到平反昭雪,打砸抢者还在高位上耀武扬威,罪恶严重的打人凶手依然逍遥法外,这还有什么安定团结可言呢?维持这样的现状,只能同安定团结的方针背道而驰。应当弄明白,对于犯有打砸抢错误的人(特别是至今仍然在领导岗位上的人),拖一天不处理,就多一天存在着不安定团结的因素。实事求是地处理好这些人的问题,才能有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
文章指出,在我省的一些地方,极左路线没有得到认真的批判,极左的流毒还远远没有肃清。十年“文化大革命”,究竟是“完全必要”还是一场浩劫,是正确还是错误,在这样一个根本性的问题上,包括负有领导责任的许多同志在内,仍然是非不清。这样,拖着不办或顶着不办就很难避免了。这使我们得到的一条重要教训是,落实政策必须同批判极左路线和调整领导班子结合起来。既要弄清思想,分清是非,又要从组织上采取措施,使落实政策的领导权真正掌握在讲党性,不搞派性的人手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