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阅读
  • 0回复

富贵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0-07-06
第2版()
专栏:

  富贵村
刘健生·任志樵
富贵村原是山东文登县的望海隋家村,自从实行了减租减息土地改革之后,农民打掉了封建地主的压榨、剥削的枷锁,人们摆脱了饥寒交迫的生活,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组织起来生产发家,经过几年的大生产运动,该村农业生产至去年年底,已大大超过战前生产水平。这就是这个村从一九四七年更名为富贵村的本源。
共产党领导翻了身
富贵村在翻身前,原来只有六十户人家,六百四十亩地,半数以上被七户地主富农占去,四十二户雇贫农,仅占有薄田七十二亩,每人平均三分半。他们无法生活,只好给人看牛扛活、租种和讨饭吃。那时全村共有三十六条讨饭的棍子,和四十七个扛活的;很多人讨不到老婆,所以流传着望海隋家有三多:“讨饭的多;扛活的多;单身汉多。”这三句话,刻划了这个村子的农民的困苦生活。
自一九四○年抗日民主政权建立后,经过减租减息、增资及一九四六年实行土地改革,全村有七百多亩地从地主手里回到农民手中,现在全村八十一户人家,共有土地一千零三亩,农民们在自己的土地上愉快的劳动着。劳动英雄张福贵六口人,已由一亩地也没有的雇农,发展到二十四亩七分地的中农,并有一头牲口,一辆小车子,达到了丰衣足食的好光景。长年抗活的王成田四十九岁还是光身汉,土改后已娶妻生子,他高兴的到处对人说:“毛主席给咱劳动人的大喜事,一个跟一个,永远也不能完。”
组织起来,努力生产
在中共村支部及劳动英雄张福贵领导下,富贵村的翻身农民积极响应毛主席“组织起来”的号召,都以无比的热情开展大生产运动。四三年麦收后,张福贵第一个组织了一个包括十五户的互助组。在互助及发动妇女参加劳动下,不但种地及时,干活仔细,并省出五个劳力开展副业生产。当年全组就多收粮食近五千斤。村里农民都亲眼看到组织起来比单人干活多打粮;第二年就有十个互助组组织起来,做到年年订计划,家家作打算的进行生产。随着农民的觉悟和生产情绪的提高,耕作方法也在改进着,劳动英雄张福贵首先拿出八分地,在县农场指导下,专作品种、施肥、种作法的试验,农民们都传为“张福贵式的小农场”。全村深刨地已由百分之五增加到百分之九十以上;过去无冬耕习惯,现在冬耕地占百分之二十七,过去小麦锄一遍,苞米锄五遍,现在小麦锄两、三遍,苞米锄八、九遍。工业原料生产——花生已由百分之五增种到百分之二十。关于选种、浸种,过去没习惯,现已达到百分之四十。调换优良品种更为普遍,如推广扁穗小麦及“齐大一九五”小麦种,今年已达到全部麦田的百分之六十二。他们为了增产,特别注意对土地的施肥,积极从各方面增加肥料,制“人造尿”、“沤绿肥”、“积干灰”,已在全村推广起来,因此施肥量大增。据去年统计:全村一千零三亩地,全年共上粪一万五千余车,平均每亩十五车,比翻身前增加两倍,此外并施豆饼等追肥八千余斤。老农倪培松高兴的说:“早先连豆饼都吃不上,要不是毛主席的领导翻身,生产发家,那能把豆饼当粪用。”农民们并开始打破靠天吃饭的思想,打井浇地,现全村已打井三十五眼。由于土地归还了农民,丘岭薄地也都把它变成良田,至去年年底,这村产量平均即已超过战前一倍以上。如战前苞米平均每亩产八、九十斤,现在每亩产一百八、九十斤。农业生产成绩与年俱增:一九四四年全村作到耕五余一,一九四五年耕三余一,一九四六年提高到耕二余一。劳动英雄张福贵则于一九四八、一九四九年连获两个耕一余二,在农民生产战线上创造空前的新纪录。
一片新气象
现在的富贵村,很多地方都变样了。
当你一走进村子,便会觉得到处都呈现着农民翻身后的新气象,首先把村东头的“关帝庙”改建成四间崭新的教室,设立了一处小学。全村还设了一处合作社。前后两条村街,全部用石子新铺过。提到这两条街,村里的农民都高兴的说是翻身后的大建设。不少农民又打谱在秋后重新盖房子、套墙垣。翻身前全村只养三十只猪,现在又添上养到三十三只猪,一架新式水车和四十四辆小车子。这村的农民在文化上也提高了,过去村里没有小学,全村只有八个地主富农子弟识字,翻身后,全村的学校一直就开办着,男女学龄儿童没有一个不上学的。妇女识字班、青年学习室都一致活跃着,互助组上山干活都带着报纸,村干部上山带上识字牌,又干活又学字。识一千字以上者,即达三十七名,全村八十四个青壮年妇女,只有十一个文盲。青年妇女几几乎都能写上信来,能看通俗报纸,并组织两个报纸通讯组,经常给报纸写稿。由于文化提高的结果,这村的农民不求神拜佛,烧香烧纸了。青年们的婚姻都是自己作主,据最近四年统计,全村已有四十九对男女自由结婚,二十七个单身汉娶了老婆。现在这村充满着和睦友爱、互助的空气,为更美好的生活,大家愉快的劳动着。
(转载山东大众日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